蜀汉三郡太守、阿斗老师之一。
潘濬,这个就不用说了…毕竟在历史上,他确实投降了孙权,但那不是没奈何吗?
毕竟,世上如廖化(诈死而归)一般实心眼的,终归是少数。
当然了,就算是潘濬后来投降了,但早期帮着刘备梳理荆州的功劳,那也是不可磨灭的。
言归正传。
看到了吧?
宋忠的四个徒弟当中,除了世间奇人王司徒的儿子之外,几乎都投了蜀汉,而且……皆是立下过大功的!
他的儿子宋良,甚至还是冀州响应魏讽造反的主要人物之一。
除此之外,宋忠还是刘备能逃脱樊城的主要助力……羽获宋忠,方知刘琮已降。
真以为刘备在荆州的七年时间里,一点事都没有干吗?
若真什么事都没有做,历史上潘濬又怎么可能会来投?伊籍、霍峻、邓芝、张存……等一系列的人,怎么就突然变成蜀臣了?
没错,刘备在荆州的这些年里,表面上确实没有做过什么事。
但这并不代表刘备没有收拢人心!
就算别的都不说,便仅仅是宋忠这样的大儒,也绝不是一个两个那么简单的了。
结合这些之后,再看上面的问题,是不是就豁然开朗了?
没错,亲近刘备的人,早就已经结成了派系。
所以这些亲近刘备的人,就算是曹操想动,也得先考虑考虑会造成的政治影响。
当然了,带兵之人显然不能算在其中。
因为带兵之人,要么如霍峻一般早就跟刘备跑了,要么就是彻底转变了心思……
不然的话,他们也活不到今天。
不过这是另外一种情况,这里只论及县令、长、丞、尉这一级的,情况自然也就有所变化了。
他们一来不带兵。
二来大多都在本地有着极大影响力、政绩。
最后来说,背后还有着一个堪称巨大的‘亲刘’派系斡旋。
也就是说,只要不动这些人的话,他们的影响力,那可就直接归了曹操了。
最起码在刘备反攻倒算之前,这些人都可以帮着曹操稳固地方。
试问,就这样的人而言,谁又会主动去动呢?
曹操吗?
显然不会。
因为以曹操的政治行为而言,他既然容了冀州、幽州的那些老臣,自然也就会容下荆州的这些老臣。
最为关键的是,只要他能保证前线不失,这些人便都是最可靠的地方管理人才。
当然,他显然没有想到刘备这么快就会反攻。
可以算是失策了。
不过历史上曹操在荆州的策略,其实也算不上太高明。
如果真的高明,关羽在发起襄樊之战后,也就不会到处都是响应的人了。
就连荆州刺史、南乡太守都投了,谁敢信?
要知道的是,这个荆州刺史,那可是曹操亲自任命的, 并非是荆州土著啊。
但这俩人还是投了。
虽然是在于禁战败投降之后,但他们却为蜀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他们都死在了襄樊之战以后的曹魏反击战中,便是铁一般的明证。
话说回来。
似宋忠、张存、时绪这样的人,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本就没有太大的作用。
最多最多,也就是在关键时刻响应一二。
但让邓芝很欣慰的是,如今便是关键时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