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陆佰玖拾贰回 蓟州飘摇烽烟中(上)(2/3)

马中,几个格外善战的将才点出,不辞辛苦,跨海结盟。

    得知长城难下,又是童贯自告奋勇,设下机谋:以自家船队,渡怨军自海上绕过长城,诱其出战,一举夺之,如今果然凑效,老童贯不由心中大快。

    这时正听李应大喝:“张觉哥哥休慌,李应来也!”

    便见一将,头戴朱缨凤翅盔,身披黄金锁子甲,背胯边一条皮带,斜插飞刀五口,提一条点钢枪,威风凛凛,荡开一条血路杀来。

    郭药师哈哈大笑,腰间解下海螺,鼓唇力吹,但听两面林中杀声大起,伏兵全出,顷刻间截断了李应队伍。

    李应不料他伏军竟分两股,显然是提前算准了自己到来,一时又惊又怒,有心要走,却眼见张觉被两员怨军大将围攻,只觉进退两难,迟疑数秒,咆哮一声,纵马杀去营救张觉。

    童贯麾下四将,杨存中入伍时间不长,职位低微,正要人前显圣,见状大喝一声:“贼将,认得某杨存中么!”提起斧子直杀过去。

    李应正往张觉处杀去,斜刺里吃人拦住,心中急如火燎,骂道:“你既姓杨,当是汉人,也学郭药师给胡人做狗么!这便送你下地府,让你家祖宗管教伱这不肖子孙。”

    口中骂声涛涛,手中枪也不慢,直取杨存中咽喉。

    杨存中此人,年纪虽然不大,家传斧法却是非同凡响!

    他父亲杨震,祖父杨宗闵,与杨宗保同辈,曾祖杨延彬,又名延嗣,便是当年杨家七郎八虎中武艺最高的杨七郎!

    杨七郎年轻战死,杨宗闵乃是遗腹子,只学会其母杜金娥三口飞刀本事,后来邂逅叔父杨五郎,得其传授斧法——便是当年九龙峪大战,杨五郎斧劈辽国大将萧天佐,所施展的斧法。

    凭借一柄长斧,三口飞刀,杨宗闵一直做到永兴军路兵马总管,老年得子,便是杨存中之父杨震。

    杨震一生不曾出仕,杨存中却早早投入军中,做了信德府的弓手,去岁童贯征辽之时,征调这支兵马,杨存中与苗傅因此入了童贯麾下,却因年轻无名,不曾显露本事,大军便已尽溃,逃归汴京路上,两个各自展露出身手,因此被童贯看中,收为侍卫,如今因帐前无人,拔而用之。

    李应不知他来历,口口声声要送下地府让祖宗管教,杨存中素以杨家血脉自傲,闻言岂能忍得?手中斧子一动,已将枪头磕开,翻手一斧猛劈,大骂道:“你这贼将骂谁是狗?爷爷乃是宋将!”

    李应横枪一拦,觉得沉重,暗惊道:这厮年纪轻轻,恁般了得,同他周旋久了,须耽搁了张觉性命。

    当下拉马便走,口中叫道:“吾只杀金狗,你若是宋将,休要追我。”

    杨存中一心立功,岂肯放过?大叫道:“宋金乃是盟国,追你又如何!”

    不料李应本心,正是要他来追,回头觑他追来,微微伏鞍,忽然摸出一口飞刀,扬手便发。

    要知李应这五口飞刀,轻易不出,若出时,斩将杀敌,只若等闲。

    偏偏杨存中又和别个不同,他的曾祖母杜金娥,乃是天上麓星转世,师从九华仙人学得藏兵接刃之术,三口飞刀百发百中,这门本事,杨存中这一脉代代传承,岂不正是李应的克星?

    寻常使飞刀的,譬如李应,五把飞刀,都在斜挎皮带上明晃晃插着,又如项充,二十四柄飞刀,背后如扇子一般打开,再如杜微,六口飞刀,亦是插在背后……总之让人一见,便晓得这人擅使飞刀。

    而这杨存中因有“藏兵”之术,三口飞刀,谁也看不见他藏在何处,若不是知根知底的,哪个晓得他竟也有一手飞刀本事?

    说时迟、那时快,李应扬手,寒光闪现,杨存中“哈”的一声,使出“接刃”本事,单手在空中一抹,早收了那口刀去。

    李应见了一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