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之事!”高升泰语气坚决。
“诺!”高氏子弟也知道,这玄门是收拢蛮夷之心,同兵粮一样关系生死存亡,都还是没有人托辞拒绝。
“高氏,终究是会一直雄居天南,不负历代先祖厚望。”高升泰眼中突然显出精光,看来这是他放心不下的东西。他接着又精神了些,把高氏历代事迹述说出来。
高氏有骄傲的资本,以精卒虎视滇东,治理天南各部蛮夷,花费了高氏家族历代心血。
高氏始祖名高翔,高升泰言先祖是汉族,祖籍江西,随武侯诸葛孔明征南中入天南,其中七擒孟获更是见证蛮夷反复无常。至太安二年,因蛮夷势力壮大,肆意破坏汉郡各地,掳掠黎民。当时高氏已经是豪族,而内地社会动荡不安,迫使高氏家族向远方深山迁移。至天南洱海边之地,开荒种桑,得以大量繁衍。传至第二十八世祖高方,正值南诏末期。后来,鲜卑后裔段氏也携带族人到此定居,受旨领通海节度使的段思平拜各豪族,起兵讨伐杨干贞。时任鄯据守高方借得乌蛮三十七部兵马助之,使段思平定国称帝,国号大理。高氏受封岳侯,其领地遍及云南大部地区,高氏对各部蛮夷多有馈赐用物。
北宋嘉佑八年,姚州的大族杨允贡裹挟蛮夷叛乱,被岳侯高智升率滇东众部族平定,段思廉封他为德侯,赐白崖与禾匈两地,晋封缮阐侯,子孙世袭。后来思廉禅位为僧,其子段廉义登基。在熙宁九年,段氏派遣使入贡宋廷,献贡金装碧珊、毡、剡、刀剑、犀皮甲、鞍辔。后段廉义被叛党杨义贞杀死,高升泰起兵诛杀杨氏,立廉义之侄段素辉为帝。高氏得以掌控朝中军政大权,以高智升为布燮,其子高升素为缮阐侯。后来,段素辉因高氏势大,被逼避位为僧,高氏立思廉之孙段正明,高升泰为相,弟高升祥为缮阐侯。
“这后面你们也都知道,段皇正明后来也禅位为僧,为父于宋绍圣元年受三十七部蛮猷和其他世家拥立正位,登极开国。泰曾率部平杨义贞,为清平官兼九爽,威力日重,至登王位。在位二年有余,后来段氏请得天竺和中原佛门联手,两宗高手以毒高氏满门为挟,威逼泰归还皇位段氏,后虽解毒,但你们母后已经去世。鉴于历代权臣下场凄惨,特别是前朝郑赵杨三家,其满门被诛之事尚历历在目,故一直把控兵粮。为父去后,你等切记兵权和钱粮是高氏存世根本。更何况,此时段正淳费尽心思,一直图谋高氏。泰明,我去世后,你先秘不发丧,务必要让老八取得腾冲府,有了退路,才能在天南保存合族老小。泰云,你需要尽快培养高手,对付段氏那层出不尽的高手。另,三十七部反复无常,滇东和西弭并不安稳,高家子侄务必克心尽力,小心防范。”高升泰依然叮嘱众子。
“诺!”高泰云等齐声答。
“父亲大人,你安心静养,我们会小心提防段氏的!”高泰明在旁安慰道。
“嗯,去吧!老八留下!”高升泰挥了挥手。
“诺!”诸子退出。
高泰云留在殿内,他看着这老人,见面没几个月,又要离开人世,心下戚戚然。
“泰云,不必做儿女之态。留你下来,是要告知你。我威震天南三十七部,但恐我这一去,蛮夷各部会有异变。你玄门是否有把握,能在各部先期得到消息?”高升泰看着他。
高泰云也是赶鸭子上架,如今这老人问及此事。可如今玄门山门才开,各地并无分坛。如何能把蛮夷反叛的消息事先传送出来?
“蛮夷反复也没这么快,你放心。我同你说一下具体的。”高升泰又说。
“高氏目前的布局,对外宣称是天南三十七部共主,实际上,天南不止滇东三十七部蛮夷,而早有十部已经杂居了高氏族人。其屈中、弥沙、邑市、吉疏,褒恶、白鹿、谋统、华竹、摩鸠和碌券部都是不必太着意,就算有反叛,高氏族人也可快速平定。目前,大理段氏对芒市部和阿晟部是鞭长莫及,所以需要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