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等着你们呢。”
此时的霍勇正在龙书案后翻阅奏章,见霍彤进殿,招了招手示意他近前搭话。
霍彤来到近前,双膝跪倒道:“儿臣给父皇请安,如今颍川战况甚急,不知父皇为何此时召我等回朝?”
霍勇道:“彤儿,为父时间不多了,诸位皇子之中,你所立功勋最大,所以下任皇位非你莫属。”
霍彤起身道:“父皇,您才六十岁,正是一展雄才之时,为何说如此丧气的话?莫不是久坐宫中太过苦闷,心情不佳,要不儿臣陪您往颍川走上一趟。”
“你兄长与几位弟弟已经返回长安,你是最后一个,趁此机会,为父要做一件古今从未有过的大事。”
见霍彤一脸疑惑,霍勇继续道:“大汉风雨两千年,都是老皇驾崩,新皇登基。新皇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所谓的国丧,国丧期间不举刀兵,为此大汉错失了多少剿灭鬼戎的机会。”
霍彤道:“父皇,这是孝道。”
霍勇哼了一声:“山河破碎,百姓流离,还有什么孝道可言。”
“父皇的意思是?”
霍勇挺起胸膛道:“为父要开一次先河,那就是在位之时将皇位传于新君,三日后便是传位大典,到时你就是大汉新君。另外,朕要颁布政令,日后丧事不可与战事相冲,若有冲突,战事为重!”
霍彤与李狄双双跪倒:“陛下不可!”
“若是大汉不存于这个世上,所有礼仪都是空谈!”
霍彤还想再劝,却被霍勇摆手制止。
随后霍勇又对李狄道:“关内侯,你与彤儿虽为君臣,却关系莫逆。如今朝中大臣尽皆老迈,行事畏首畏尾,你乃后辈翘楚,智勇双全,这大汉天下以后就要靠你与彤儿了。”
第二天早朝,内侍当众宣旨,大汉皇帝霍勇要将皇位禅让给三皇子霍彤。
此言一出,阶下一片哗然,部分老臣更是叩头出血,极力劝阻,言称此乃不详之举。
霍勇非但不为所动,反而又颁布了一道圣旨:从今往后,所有国丧均不可影响战事,哪怕皇帝本人亦是如此。
霍勇共有五子三女,除去五皇子霍旭因从小体弱多病,未修武艺外,其他都是从小习武。
这些年来,诸位皇子皇女轮番前往颍川阵前与鬼戎拼杀,在军中都有了一定威望。不过要是论功勋,却无人能望霍彤颈背。
其他皇子在与鬼戎用人兑子的时候,霍彤却在拼命,驻守颍川期间,他数次率军外出,直入鬼戎腹地。
风雷谷一战,五千大汉铁骑将三万鬼戎堵在其中,一天一夜厮杀过后,双方尽皆覆没,最后只剩霍彤与李狄活了下来。
大汉以军功论成败,所以霍勇之后的皇帝非霍彤莫属,其他皇子哪怕心中不服,嘴里也不敢多说。
第三天早朝,阶下众文武看到了两位身着龙袍的皇帝出现在问天殿中。
在霍彤的搀扶下,霍勇步履坚定的走向宝座,最后端坐在那里。
随着内侍一声上朝,百官拜倒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众人起身后,霍勇清了清嗓音:“众位爱卿,朕已老迈,再也无力处置国家大事,与其在皇位上碌碌无为,还不如将其传于新君。三皇子霍彤心胸广阔,为人豁达,智勇兼备,且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今日我将皇位传于霍彤,从现在起,他就是大汉皇帝!”
随后霍勇起身拉着霍彤的手将他按在龙椅之上。
大汉的第一次禅位就这样结束,没有想象中的惊天动地,没有预想中的万民欢腾,有的只是一次普通朝会。
霍勇成了大汉第一位在位期间将皇位传于新君的皇帝。
霍彤登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