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柯林的决定无条件的信任。
将报纸从原本的两天特刊扩版为日日新闻,可不单单只是口头上说一说就可以的,其它的不管是印刷使用到的新闻纸张以及墨水成本,都是需要提前考虑的事实,当然这其中最为主要的还是新闻的印刷内容。
这一点,就算是柯林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吩咐小约翰多拍照片,同时让弗朗西斯多收集一些国际新闻的内容借此填充《信使每日报》的报纸版面。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大选的报道。
报道的方向,毫无疑问的依旧是以胡佛为主轴,坚持报社一贯的立场,从一而终站好最后一岗送胡佛下台。
至于这样的做法会不会惹来胡佛的不满,那显然不是柯林需要在意的事情,另外就算不满,又能怎么样。
反正,对方在白宫的位置上也坐不了太久的时间了。
甚至,柯林还巴不得胡佛他有反应。
……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Mellon pulled the whistle, Hoover rang the bell,)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Wall Street gave the signal and the country went to hell.)”
第二天,也就是周一清晨。
纽约街头,报童们唱着久违的童谣,穿梭在了大街小巷当中。
“号外,号外!”
“《信使报》改名《信使每日报》,从今往后每天都可以在《信使每日报》上看到《超人》的连载了!”
被歌词的内容唤起记忆中大萧条的惨况,行人紧了紧身上的大衣,拦下了一个从身边经过的报童问道。
“真的能够每天看到《超人》?”
“千真万确!”
拿起一份《信使每日报》,翻到四格漫画的版面,报童伸出被油墨染黑的细小手指,指着报纸上披着红色披风威风凛凛的超人回道:“《信使每日报》的柯林先生已经说了,从今往后,每天都有Superman!”
“给我来一份《信使报》!”
听到报童的回答,行人连忙从怀中掏出2美分硬币。
“是《信使每日报》,先生。”
纠正了一下行人的称呼,报童接过硬币将手中的报纸递给对方,抓着身上的绳子继续开始沿街叫卖起来。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目送报童单薄的身影离去,行人收回目光随即将注意放回到了手中的《信使报》,不,现在应该叫做《信使每日报》之上。
“千百万人像畜生一样生活!”
翻开报纸版面,首先看到的并非预想中的《超人》连载,反而是一篇关于大萧条的新闻报道。
耸动的新闻标题下,是一张生活在‘胡佛村’的家庭照片。
照片中的家庭衣衫褴褛,他们住在破木板所搭建的‘房子’里,父亲依靠在墙壁用捡来的铁罐接着雨水洗漱自己的稀疏的头发,在一旁是满脸麻木的母亲,抓着摇摇欲坠的木门,而在木门的缝隙中可以看到一个蜷缩在角落的孩子,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镜头。
虽然,《信使每日报》从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使用彩色印刷,然而在这一张照片上,报纸却依旧选择了黑白印刷的方式。
恰恰是黑白的照片,更能够让人感受到大萧条之下,家庭的无奈。
如果可以的话,谁有愿意住在‘胡佛村’里,连洗漱都只能通过雨水来解决。
而更让人感到绝望的是,大萧条并非已经过去的历史,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