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炎热,夏天尤其难过,丝绸冰凉丝滑,在夏天穿起来,格外舒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而瓷器则不同,许多高价精美的瓷器,实用性
并不是很大,除了真的显贵家庭,一般的人也不会购买,更多是买一些价格适中,实用性强的器皿,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所以,价格昂贵的瓷器利润虽然很大,但是卖得出去多少,确实需要一点运气成分,而普通的瓷器,利润则跟丝绸差不了多少。
所以,胡文拿走丝绸生意,可谓是跟老二胡秀分庭抗礼,各自获利。胡文的儿子胡爽,又是经商的好手,年纪轻轻却天赋横溢,在经商一途,那也算得上是天才一般的人物,行走西域多次,已经打出了不小的名气,生意场上,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可谓是英雄出少年。
相比起来,胡锦这边确实要差了一些,打理生意只有胡娴扛大头,胡德是个游手好闲的,啥也不管不顾,胡锦那时候也没有显露自己的本事,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房确实不行,即使胡娴再怎么厉害,终究是个女子,比不得胡爽天南地北都取得,在外行走打点生意,混得风生水起,她只能呆在梁州城,即使再怎么别出心裁,奇思妙想,也不如被人实际走一遭。
所以在分家的时候,根本没有给他们选择的余地,就把这个利润不大,竞争还不小的油盐铺子给了大房,这可谓是鸡肋一般的存在。毕竟整个梁州,开设油盐铺子的,少说也有数百家,而且这两眼东西,利润不高不说,还需要占据很大的地方,销售也十分困
难,毕竟谁家也不会吃饱了没事干囤积油盐,所以生意是小打小闹,想要有什么大的发展,根本不可能。
所以刚分家时,兄弟二人都有些幸灾乐祸,但是又觉得理所当然,大哥是与世无争的性子,没什么野心,那么要做的生意,也是这种十分稳定,细水长流的才行,虽然不至于大富大贵,但绝对能维持生计,不至于饿着,他们就觉得这本该是心安理得的事情,大哥打理油盐铺子,在合适不过。
只是短短半年过去,事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他们完全没想到,在他们眼里鸡肋的油盐铺子,也可以做得这么声势浩大,轰轰烈烈,而且利润似乎也很高啊!
尤其是胡锦走了一趟螳螂川,做出如此惊天动地,惊险传奇的事情之后,他们更是大惊失色,原来大哥不是庸碌无能,不是毫无野心,而是正如他所说的,时机不到,不能盲目扩充生意,他是真的在养精蓄锐以待时机。
只是这个时机,未免也太巧妙了一些,早不行动,晚不行动,这一分家,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彻底打破了盐市格局,尤其是这个精盐提炼的事情,给了他们一个当头棒喝,然后接二连三的举动,更是把他们给震惊得头皮发麻,怎么就能成为贡盐供应商啊,还有这个什么股份制度,简直就是要了其他盐商的命。
随后更过分的是,将螳螂川给争取下来,原盐采购
的成本、运输时间、质量,都得到了长足的改善,这样一来,食盐的利润也很高了。
更让胡秀难受的是,胡娴那丫头,不知怎么就捣鼓除了精瓷配方,并且开窑烧瓷,也不在市面上开铺子,也不零售,就做那批发生意,更是火爆异常,创造的利润,似乎比自己全城几十家铺子,加上一个商队的收入少不了多少,胡秀觉得很沮丧,大哥啊,大侄女儿啊,你们这是故意的吧?
实际上,早就想分家了,但是又怕我们急功近利,影响了你们的布置,所以才故意不作为,让我们率先发难,提出分家,要走了核心生意,本以为是占了大便宜,却不曾想,是上当了,大哥,你确实老道得很,这一点,是我看走眼了。
胡秀在一处阁楼之上,目睹了胡锦返城时的盛况,生出了这么多的感慨,现在他有点后悔,因为战争的原因,丝绸之路被迫中断,就算是能勉强维持,也极不安全,许多流军和马贼,都虎视眈眈的,就等着吃商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