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五十八章 跑路(2/3)

御史的人,他老人家死了孙子,急疯了,想在这屋搜一搜,行个方便?”

    回答他的是一声枪响,这人大腿上立时炸开一朵血花。

    醉态巡警手上的手枪枪口冒着烟,他一脸不耐,

    “滚。”

    飞扬跋扈。

    …………

    南江省多山,一重掩一重,掩到山道难觅,山中星罗棋布,不知藏了多少小村聚落。

    甚至部分村落,因连年的战乱,选择不与外界来往,内外隔绝。

    吴青和张仔七说的回乡下避风头。那自然他们的老家,就不可能是大道边庄。

    余江县以前为余江府府城,下辖六县,这六县,都被说是余江乡下。

    时间进到民国,余江作为南余道道尹治县,领二十三县,余江乡下的范围便又扩充了。

    南余道其他三个一等县不一定认,但余江人眼里,出了余江,偌大一个南余道,都是乡下。

    吴青和张仔七的老家,便在一个和余江县中间隔了俩县的乡下小县,一个名为干城县的三等县——还要再往下走。

    包了干城县城一圈的大山中的一小村。

    乡间村,山里坳。

    都说是乡下,没错,可乡下也分好几种。

    有离城十里,大道边庄。

    有倚河傍水,湾流村落。

    更有如吴青老家,翻不知几重山,越不知几道岭,淌不知多少河,才能得见,藏在几重山后,名为吴家村的山坳小村。

    极少有外人来,极少有己人出的小山村,用来避风头,正合适不过。

    吴青和张仔七接到张仔七的老娘,又从医馆买下足吃两月的药材,便雇了辆马车,驶到余江水西,包下一小舢板,顺着西水漂了一下午,天黑到一渡头,附近觅了家小旅馆,信宿一夜。

    这年头,只是出了余江城门口,都有可能叫山匪绑了去,山中夜路更走不得。

    尤其吴青已晓得乾国民间志怪不一定假,吴青可不想撞见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三人便又动身,又是一整日的车牛劳累。

    小渡口边上没雇到马车,雇的是牛车。一直行至暮时,到了一名为车停乡的小巷子,方才歇脚。

    此时已经进了干城县县境。三人都松了口气。

    张妈不知出了何事,吴青和张仔七默契地都没和她讲明白。但她又不是痴的,看自己儿子和侄子这么赶路,心难免吊着。

    正巧这晚旅馆边住着一伞匠,之前,吴青携着的赤禾刀,要么拿破布包裹,要么拿报纸包裹,殊为不便,便让这伞匠连夜给他制作一伞鞘。和这把刀原先一样。

    打仗的年份,路上不太平,行旅之人,各种稀奇古怪的掩藏兵刃的方式不少见。杖中剑,伞中刀,喜欢听戏的伞匠都听过,也见过,只是没想到自己还能接一单这生意。

    伞匠家中,漆好的油布,硝制的竹条都是现成的,唯一麻烦的就是纳刀的伞柄。

    现有的原材都是两指粗细的黄竹,藏不了赤禾刀。

    但吴青出了两块银元,催得急,伞匠只好劈出几块竹条,用铁丝箍出一个伞柄。

    难看归难看,但就这样吧。突然兴起的事,吴青也没想着能弄得和原先香莲手中的红伞一样漂亮。

    吴青也不喜欢红色,便做的黑伞。

    翌日,清晨的曦光中,吴张二人在这小乡镇上采买了些给家人的礼物。

    饴糖,新布之类的。

    吴青背着包着银元的布包,提着礼物,和纳有赤禾刀的黑伞,张仔七背着他老娘,两人一头扎进了崎岖的山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