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
“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
“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
“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
二仙童闻言谨遵师命。
“我那果子有数只许与他两个。”
“不得多费。”
“开园时大众共吃了两个。”
“还有二十八个在树不敢多费。”
“唐三藏虽是故人须要防备他手下人罗唣不可惊动他知。”
二童领命讫那大仙承众徒弟飞升径朝天界。
却说唐僧四众在山游玩。
忽抬头见那松篁一簇楼阁数层。
“悟空你看那里是甚么去处。”
“那所在不是观宇定是寺院。”
“我们走动些到那厢方知端的。”
不一时,于门首观看。
见那松坡冷澹竹径清幽。
往来白鹤送浮云上下猿猴时献果。
那门前池宽树影长石裂苔花破。
宫殿森罗紫极高楼台缥缈丹霞堕。
真个是福地灵区蓬来云洞。
清虚人事少寂静道心生。
青鸟每传王母信紫鸾常寄老君经。
看不尽那巍巍道德之风果然漠漠神仙之宅。
三藏离鞍下马。
又见那山门左边有一通碑。
碑上有十个大字乃是“万寿山福地。
“五庄观洞天”。
“徒弟真个是一座观宇。”
“师父观此景鲜明观里必有好人居住。”
“我们进去看看若行满东回此间也是一景。”
“说得好。”
遂都一齐进去。
又见那二门上有一对春联
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这道士说大话唬人。”
“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
“在那太上老君门首也不曾见有此话说。”
“且莫管他进去进去。”
“或者这道士有些德行未可知也。”
及至二层门里只见那里面急急忙忙,
走出两个小童儿来。
看他怎生打扮
骨清神爽容颜丽,顶结丫髻短发鬅。
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
环绦紧束龙头结芒履轻缠蚕口绒。
丰采异常非俗辈正是那清风明月二仙童。
那童子控背躬身。
“老师父失迎请坐。”
长老欢喜遂与二童子上了正殿观看。
原来是向南的五间大殿。
都是上明下暗的凋花格子。
那仙童推开格子请唐僧入殿。
只见那壁中间挂着五彩装成的“天地”二大字。
设一张朱红凋漆的香几。
几上有一副黄金炉瓶炉边有方便整香。
唐僧上前以左手拈香注炉。
三匝礼拜。
“仙童你五庄观真是西方仙界。”
“何不供养三清、四帝、罗天诸宰。”
“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
“不瞒老师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