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三卷 南征开疆 第153章 韦扶风的想法(2/3)

>
    “桂管?易得吗?”林清雪问道。

    “桂管治所是桂州始安县(桂林),据探报守军只有三千,我不取潭州南方的诸州,反而跨越南下远袭桂管,能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只要拿下临桂县,得到桂管观察使印信,名正言顺的传告桂管十三州,说是奉旨接任。”韦扶风回答。

    韦扶风所说的桂管观察使,事实上也是一个藩镇存在,桂管地域蛮族(少数民族)居多,类似相邻的黔中道僚人族。

    相比之下,桂管是被唐军征服过的流官统治。

    黔中道因为地理原因,始终未被大唐军力真正的征服过,所以黔中道的州域,多数是世袭的土官。

    桂管观察使的前身是经略使,经略使是低于观察使的地方军政长官,类似都防御使,但官阶不如。

    桂管最早隶属于岭南道,唐初岭南道四十五州,分属广州,桂管,容管,邕管,交州(又名安南经略使),五个都督府。

    唐初岭南道的最高官职岭南五府经略使,兼任广州刺史。

    唐肃宗至德六年(756年),安史之乱造成方镇林立,节度使官职成为主流,岭南五府经略使升格为岭南道节度使。

    (862年)唐懿宗咸通三年,大臣蔡京奏请分岭南为两道节度,懿宗准奏,任职蔡京任职岭南西道节度使。

    原岭南节度使变成岭南东道节度使,大臣韦迪任职,开启广东和广西行政划界先河。

    岭南西道节度使治所,落在邕管所在(广西南宁)。

    下辖桂管经略使的十三州,邕管经略使(治所广西南宁)的十三州,容管经略使的十四州。

    还有西南方向更远的交州经略使(越南)十一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

    但事实上,岭南西道地域九成是蛮族人口,大唐的统治流于表面虚权,朝廷任职的节度使形同摆设。

    邕管,交州,容管的经略使官职,原本都是朝廷流官任职,后来渐渐被最强势的蛮族首领任职。

    只有桂管一直能够朝廷任职,经略使升为观察使,替代名存实无的岭南西道节度使,负责向朝廷输送贡赋。

    大唐强势之时,西南的蛮族经略使,蛮族刺史,能够服帖的纳贡交赋。

    随着黄巢之祸的发生,西南地域的蛮族,了解大唐内乱衰败的事实,纷纷中断纳贡交赋,只是名义上还承认是大唐官吏。

    只说桂管的十三州,能够服从现任观察使的州刺史,仅有与桂州接壤三个州域,彼此还是联盟形势。

    桂管观察使能够掌控的只有桂州,势力远不如大江以北的藩镇。

    故此,韦扶风打算远袭桂州,让桂管观察使来不及求援聚兵。

    虽说桂管观察使掌控不了十三州,但毕竟在桂管任职多年,有能力号召其它刺史合力阻挡外来入侵。

    只有迅雷不及掩耳的夺取朝廷大义,加上军力的威慑,才能让桂管的刺史们忌惮观望,立足之后逐步征服桂管。

    韦扶风说过稳定了桂管统治,可以与夜郎府遥相呼应,进军西北方的黔东黔西黔南。

    事实上他夺取桂州之后,依据当地形势而有所抉择,或许兵锋指向东南方的岭南节度使治下(广东)。

    岭南节度使就是岭南东道节度使,治所广州,相比岭南西道节度使,大半州域流官制,实实在在的大唐统治疆域。

    但是,黄巢之祸转战南北,攻陷过岭南节度使的治所广州,极大破坏了岭南东道的官府统治秩序。

    又因为天高皇帝远,岭南陷入小割据局面,所谓的岭南节度使,境况也类似桂管观察使,不能真正的统治属下所有州域。

    岭南的很多州域,变迁刺史为首的军政独立割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