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面。
这当男人怕绿,当皇帝也怕,更怕别人说他昏君。
老皇帝这边,一听“昏君不如”四字加身,当即就要和赵公明掰扯掰扯。
“朕不算明君?朕三十年前继位大宋之皇,励精图治,一举让大宋上升到四大国第二的位置,朕不算明君?不仅开疆扩土,朕自身的修为更是超越了历代先皇,朕不算明君?再给朕十年,朕有把握叫板大周皇朝,朕不算明君?”
老皇帝一问又一问,赵公明趁机磕药恢复,调整状态。
恢复归恢复,赵公明的嘴没有闲着,面对老皇帝的连环提问,赵公明也回了几个问题。
“这第一个问题,问:有征无战,道存制御之机;恶杀好生,化含亭育之理。”
“顷塞垣夕版,战士晨炊,犹复城邑河源,北门未启;樵苏海畔,东郊不开。方议驱长毂而登陇,建高旗而指塞,天声一振,相吊俱焚。”
“夫春雪偎阳,寒蓬易卷,今欲先驱诱谕,暂顿兵刑,书箭而下蕃臣,吹笳而还虏骑。眷言筹画,兹理何从?”
“这第二题,则是:《礼》《乐》《书》,将之本也;德刑政事,战之资也。”
“若营州东覆,赵郡南侵,践更塞下,望猎尘而股战;拥麾陇上,闻虚弦而心死。中兴皇历,大讲戎机,悬金待赏,筑坛思拜。”
“吾子才标美箭,门袭良弓,军法盈怀,兵规指掌,未知献何道使人兴义?进何政使人知礼?施何方使人向信?行何术使人有勇?”
“择前王之令典,合今日之权宜,助武成于七德,翼威加于四海。”
“又闻乎兵以正合,战以奇胜,然则守信非乎尚诈,成列异乎鼓儳,去就之宜,伫详厥旨。”
这第一题考的是军事加外交问题。
这第二题考的是考的是军事战略与思想政治工作。
两者说的都是大宋从第二大国突破为第一大国的要点。
第一外交,第二军队,二者缺一不可。
大宋如今面对大周皇朝,只有联合各小国才能猎杀掉大周这头雄狮。
老皇帝被赵公明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闹得有些蒙圈。
若是单枪匹马战斗他还尚可,若论这指挥军队,他不是马背上出来的皇帝,虽然熟读兵书,但是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出来。
“哼,朕统划全局,日夜操劳打仗,哪里还有精力研究这些,况且指挥打仗,鼓舞士气,对外沟通那都是大臣的事情,要是所有事情都由朕来操劳,朕养这些大臣何用!”老皇帝踌躇了半天,想不出答案,一时没连话也多了。
赵公明呵呵一笑,轻蔑地笑了一声,“还是不知道啊!昏君无疑啊!”
“你……”
老皇帝刚要说什么,赵公明又郑重其事地道:“既然陛下,还想狡辩,那我,我这还有一个问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简而言之就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想问陛下,你做到了哪一条?”赵公明声色俱厉,话语中带着浓浓的讽刺。
“朕……”
“好了,我不想听你说,既然,你还想狡辩,我再告诉你一些人生哲理!”
“上有素定之谋,下无趋向之惑,天下之事不难举也。”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
“事不当民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