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一卷卜算子 第十二章伴吾蹉跎(三)(2/4)

觉悟,那就是被关在大狱中的那些人,办的事情实在是太好了。

    黄爌小心翼翼的接过,只见满纸上面涂涂改改,很不工整,每一段话后面不像之前是空上一个字的空格,而是打上了一种没有见过的符号。

    看着别扭,一位读书不怎么样的人,只要识字,就能读的通顺。

    只因有了这些符号,读书人的特权就少了一样,对于文字的解释权也就没了意义。

    在接着就是行文。

    全是大白话,哪怕是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农,也能听的懂上面写的什么,而且还用更大篇幅的方式,只针对一个点,不会让整行文字出现歧义。

    表达准确是这种写法的特点,可啰嗦也是一大特色。

    对有那些学子们来说就很不公平了,锦绣文章用不上,文字的解释权也不再手中,只有纯粹道极点的表达权。

    韩爌可以预见,读书人的地位会在这种行文方面再次降低。

    忽然也就明白了为何京城中的所有大臣和学子们,都在反对那个莫名巧妙的“火枪大学士”头衔。

    十年寒窗,或许将要成为过去。

    韩爌蹙着眉头,再次看向内容。

    其中每一条细节,都是一个职位的权利划分,精细却又不重叠,只要整个朝廷按照这套方案运行下去,做官似乎也就不需要多少聪明才智了。

    直到看完最后一页,看着“京城试行”四个字的时候,心里就轻松不少。

    历史上所有的变法,最后触动的利益大了,都会把良政,办成恶政,只是小范围的试行,哪怕错了,也能够立刻改正。

    一叠纸上不但有关于文官的,还有关于武官的。

    两种并行不勃的行政方式,虽然不同却能够很好的达成一种平衡。

    在来的路上他就已经了解过成真的过去,既没有看到亮眼的学识,也没有什么让人难忘的做事方式,现在却忽然表现出了带国家制度的深刻认识。

    不得不叹一句,世上果真有生而知之的人,只需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能发挥出他的作用。

    看完之后,就传了下去。

    御书房一时间只有翻阅纸张的声音。

    孙传庭是知兵的人,对于新皇写出来的东西,感受更深。

    也立刻想明白了,朝中的大臣们,为何会被一锅端了的悲剧。

    而卢象升一直在地方上做事,面对的都是底层的人,知道这个制度推行下去有大少好处,也更能明白,这一份制度要是拿在朝堂上讨论。

    绝对不会通过。

    作为文臣,他最能明白文臣想要什么。

    模糊的权利,什么笛梵狗都能插手,还能够在出事之后互相扯皮推卸责任。

    而明确的职位的职责之后,就是限制了权利的发挥,没有了那种机动性的权利,想要捞银子就实在是太过明显,连一个背锅的人都不可能找到。

    “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这套方案是很好,可也太急了一些,能不能徐徐图之?”

    徐徐图之说的好听,其实就是为了拖时间。

    崇祯无奈的道:“我也想徐徐图之,可时间不允许了,若是不立刻改变现状,我怕大明就要完了。”

    对于崇祯的危言耸听,作为曾经的内阁首辅黄爌,却是还没有看到刚刚那份卷宗来的震撼。

    可为了表示自己也很担心,还是适时的表现出了七分震惊,三分不解。

    “你们应该知道,现在全国范围内,都相继出现了各种大旱和大涝这种天灾吧。”

    黄爌知道这些事情,不经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