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这次疫病的真实性了,他虽然不赞同弟子诛杀暴君的举动,但对于自己这个弟子的人品和能力都是信得过的。
户部尚书孙明远面色难看,“现如今江南的情况如何?如此大的疫病一定造成了州县动荡吧?!”
江南乃是财税重地,可这场疫情之下,江南的财税今年或许就没有指望了。
麟德天子摇了摇道:“目前情况尚不明朗,若是处理不当,这将是一次动摇我大周社稷根基的灾难!”
王华见众人神色凝重也开口安慰道:“诸位大人也不必太过忧虑,有清源在,江南的行政效率必然是可以保证。不仅仅是行军打仗的好手,抚民治政亦不在话下,且他也是精通医术,有他在江南,我等可以放下心来。只需全力支持即可。”
杨清源在士林的名声褒贬不一,可在场的人都是知道他的能力。
一直默默无闻,降低存在感的工部尚书赵言也在此时应和道,“杨侯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安民之心,必然能力克时疫。”
若说在场哪个人最感激杨清源,那工部尚书赵言一定能算一个。
赵言的能力毋庸置疑,先太宗文皇帝看人很准,手下重臣中基本没有昏聩无能之人。
赵言在工程水利,兴修河道之事上,确实是专家级的人才。
不过他曾经是楚王党的核心中坚,在楚王被先熹宗厉皇帝朱瞻坤毒杀之后,他一度以为自己要完了!
朱瞻坤不会将楚王党赶尽杀绝,反而会留下一部分人以示自己的大度。
但留下的人绝不会是工部尚书赵言这个分量的人。
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杨清源一波清君侧,扶立麟德天子登基,之后仅仅处理了一些贪赃枉法、尸位素餐的官吏,而赵言反而被留下来继续委以重任。
如今算来年岁也快到致仕的年纪了,赵言心中对杨清源是无比地感激,即便平时一直多做少说,这时候也忍不住站出来充当捧哏。
王华对于赵言的话表示了肯定,可话锋一转,“不过,清源虽然才干过人,但此刻的金陵缺粮少药,金陵有人口二百万人,其中染病者已过二十万,这二十万人的一日用药用粮,不可计数。他当前已经打开了金陵的应天仓。但药材依旧紧缺。”
众人的目光此时都看向了麟德天子。
这算是对这位少年天子的一次考验。
朱瞻垕身姿挺拔,在思索片刻之后,开口道,“王卿,拟旨,着加武乡侯,太子少师杨清源黜陟使衔,督越扬两州军政要务,总理金陵防疫之事,遇事不决可先斩后奏!令着徐州、荆州、豫州刺史全力调集药材,支援金陵。若有迁延懈怠者,严惩不贷!”
朱瞻垕的决策很大胆,可在御书房的众臣眼中看来,算得上英明果决。
勇于放权、判断正确、旨意果决。
他们所想之分权,只是想要制衡天子,不让皇权失控,并非真正的要天子做一个傀儡。
“臣遵旨!”
“陛下圣明!”
……
——
然而神都的风波却没有这么快平息。
扬州金陵发生大疫的消息还是被有心人传到了神都。
在联系到麟德天子刚刚下达的圣旨,即便是阁部重臣刻意淡化,但还是有不少人猜到了疫情的规模。
朝中的一些人坐不住了!
虽然经过三年的清理,大部分的朱瞻坤旧党已经被清理,但当时政变之时对付的可不仅仅是朱瞻坤一党。
李宏毅、孔勤礼、长孙辅机等人也涉及其中,在事后被清算。
李宏毅、孔勤礼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