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六百四十八章 朝中暗流(2/4)

将士的书信,来证明楚王谋反。

    现在就是要在已经确认楚王谋反的情况下,找出证据来证明楚王的清白。

    这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证明一个人犯罪很简单,查有实据即可。

    但是要证明一个人没有犯罪该怎么办呢?!

    在无罪推定之中,审判者需要以完整的证据链和严密的逻辑来证明犯罪者的罪行。

    但是有罪推定却导致了举证责任倒置,需要嫌疑人自己在证明自己未曾犯罪。

    自从杨清源接管大理寺以来,这个大周最高的政法机关便开始普及疑罪从无的审判理念。

    包括刑部、都察院在内的一大部分官吏,都接受了杨清源的这一概念。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们都是忠直正义之臣,有极高的律法思维了。

    而是因为疑罪从无,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都是更好的选择。

    当然对于杨清源来说,能够顺利地推行自己的法律观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疑罪从无固然可能会放纵真凶,但疑罪从有却必定会冤枉无辜。

    偶尔放纵一个真凶其实没那么可怕,因为单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破坏力也是有限的。但如果脱离证据原则搞从疑定罪,那么必将冤案遍地、人人自危。

    两害相权取其轻,天下无冤远比天下无贼更有价值,更值得追求。

    当然在对于案件证据认定的程序上,杨清源也是和刑部、都察院的一众能臣进行了商议,推出了一套符合时代的定罪法则。

    不过这一点却不是很被人所看重,被杨清源的军事才能和刑侦才能所掩盖了。

    毕竟他自从出翰林院以来,就是以戡平江湖乱象,破获大案要案起家的。

    而北境之战和晋阳之战,彻底奠定了杨清源在朝中的地位。

    在于延益将事情和赵正解释清楚之后,赵正也知道,这件事情确实难办。

    若是换了其他事情,于延益自然可以出面,但是楚王一事,不仅仅是一个案件,更是一个政治阴谋,如果没有证据,即便是于延益强行为楚王谏言,结局也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况且……”

    于延益的脸上露出了苦笑之色。

    赵正见状便知道于延益在担心什么,刚刚他进入于府的时候,周围监视于府的暗探多得过分了。

    如果说监视一个内阁首辅是必要之举的话,那么派出怎么多人,对于于延益的府邸进行全方位的监视,绝对是新帝有所动作。

    当然新帝的这个动作也已经被于延益察觉到了。

    在之前曹雪阳来访之前,他就已经发现自己处于监视之中了。

    应该是东厂或者西厂的。

    这两家的掌权者都是宦官,依附天子而生,他们绝对是暗六部之中对于天子最忠心的。

    剩下四家,护龙山庄的朱无视自不待言,心机深沉,老谋深算。

    六扇门专理江湖之事,柳独峰是先帝的亲信,但是和杨清源走得很近,新君自然不会先用六扇门。

    神侯府不涉朝争,只查要案,缉拿巨恶盗匪。

    至于锦衣卫更多的职能体现在稳定大周各地,以及察查大周四夷的情报,新帝刚刚登基,四大指挥使都没觐见过新帝,肯定也不会用。

    只有东西两厂,就是为了监视朝臣和相互制衡存在的。

    “于大人!那您能不能帮助我见楚王殿下一面。”

    面对赵正的要求,于延益还是无奈地摇了摇头,现在的楚王被关押在天牢之内,但是由西厂中人看管。

    他虽然贵为内阁首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