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三章 解决吃的问题(2/3)

了学校的武术社。里边有个哥们据说是武当派俗家弟子,经常在学校娱乐活动中表演武当剑法。常晋看的炎热,也跟着人家将基本套路学过来,一练就是三年。当时他兴致很高,为了学好这套剑法,还软磨硬泡,让朋友把自家珍藏的手抄本《太极十三剑》也借过来翻看。

    后来毕业忙着工作,功夫才丢下。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管以后有什么打算,有个好身体是正事儿。

    如今为强身健体,常晋又把这套武当剑法重新拾起。至于手中这柄宝剑,却是常晋前身为显摆花了上百文银钱购买的。

    大燕王朝初立之时,曾经有人提起儒生应该“文可安邦,武可护国”,所以挂剑游学也是儒生的一个标志,只可惜他们大多手无缚鸡之力,身上佩戴的宝剑只不过是装饰品罢了。

    常晋前身也如此,从记忆中得知,“自己”当时花那么多钱买这柄宝剑,很是肉疼了一把。

    他初始练这套剑法为强身健体,如今练了月余,竟然慢慢发现自己真练出些名堂,浑身力气比以前增大一倍不止,舞起剑来唰唰作响,很有几分气势。

    当然这段时间,常晋每天仍然读书笔耕不辍,并没有将学问丢下。

    穷则思变,这些日子,他也在不断在思索自己未来的出路。曾经想过要经商,只是这个念头一闪而过,最后喟然长叹。

    在这方世界商人几乎没有地位可言,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末尾,被人称为“贱民”。

    再说自己也没有本钱,思来想去,唯有继续读书。

    即使儒学没落,但读书考取功名仍是寒门中人唯一的出路,这也是为什么家境贫寒,父母生前还要坚持供自己读书。

    不过目前最要紧的是弄些银钱,把自家的地赎回来。

    因为给他看病,妹妹把自家几亩上好的田地典当出去。如果不能赎回,再过些日子,兄妹俩就要喝西北风了。

    读书人能干什么营生?替大户人家教书,或者自己办一个私塾……这倒是个不错的注意,只是常晋现在还没有考取秀才功名,只不过是个童生罢了。在外界没有名气,即使想教书,恐怕也没有人家愿意请他教。

    最后他只能自嘲道,百无一用是书生。暂时先去县城找个抄书的营生,凭借自己前身的一手好字,相信也能挣些银钱。

    想到这里,常晋立刻将此事告诉小妹。

    小小听后没有反对,在她看来,抄书才是读书人该干的事情。像哥哥前些日子那样下水捉鱼弄虾,虽然可以暂时填饱肚子,却有辱斯文,根本不是读书人该干的。常晋这些日子身上发生的变化她也看到,却没有多想,只当哥哥读书开了窍。

    县城离常家湾不过四五十里,在古代这点路程根本不算什么。出村不过几里路就来到青山镇,不远处有一渡口,再远些堤上则立有河神庙。

    看到河神庙,常晋就想到里边的庙祝郭神婆,如果不是她,自家也不会落到这步田地。他原本以为对方只是装神弄鬼罢了,这些日子慢慢了解才知道郭神婆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应该懂得一些害人的法术,否则不会掌管河神庙。

    “哼,只听那郭神婆的所作所为,就知道这处河神庙是淫祭邪祀。他日我若执掌权柄,一定要把它捣毁掉。”

    见那河神庙香火旺盛,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常晋不由冷哼一声,当即扭头不再看。

    他已经了解到,在大燕王朝邪祭淫祀非常兴盛。这种祭祀最大的还出就是劳民伤财,主持的庙祝和乡绅往往借此敛财,造成百姓困穷。

    粗略在心中算下便知,每户需要出钱五十文,这白水河两岸有数百户人家,每次便可以收几十两银子一年祭祀两三次,便可收得上百两银子。而祭祀所用的三牲酒礼几两银子就行,剩余自然被组织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