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kushuxs.net
高欢率军出发了,他的动作非常快,以至于让外界怀疑,这到底是蓄谋已久,还是一件突发事件。
不过留守邺城的始作俑者高澄,对于挑起这场大战却没有半分羞愧,与之相反,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因为他能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剩下只能留给他爹高欢去战场上决胜了。
是不是很疑惑,为什么高澄明明闯了大祸,却如释重负。
这就要说到高澄在东魏到底是什么角色,以及高澄这些年来到底为这场大战付出了多少努力进行准备。
高澄是高欢的嫡长子,虽然其军事能力不如高欢很多,但行政能力却远超高欢。
高澄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经常被高欢叫去谈论时事政务,每次高澄都对答如流,并且详加剖析,丝丝入扣,令高欢极为赏识,从此让他参与军国要务的筹划。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高澄自请入东魏朝廷辅政,那时候他才十五岁,比元冠受初露锋芒时都要小。朝臣们虽然听说了高澄年轻老成,见识不凡,但总觉得他是个少年,心里并不服气。
可高澄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便他脱离了高欢嫡长子这个身份,其自身的才能也足以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的人物。群臣们当看到高澄驾驭全局,有胆略、有气魄,在朝堂上做宰相时听断如流,处理问题及时妥切,不由得个个心悦诚服。
从此以后,高欢管军,高澄管政,成为了父子二人的分工。
高澄是一个极其果决的政治家,他在主政东魏的这几年里,做了很多事情,他的努力使东魏仅仅只有河北山东两地,且高欢只能控制河北的情况下,国力没有被西魏大幅拉开,而是平定尔朱氏后迅速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
而高澄的改革,大部分都借鉴于西魏苏绰主导的各项改革。
高慎被高澄以吏部尚书的名义撸掉了御史中尉后,高澄推荐的是自己的心腹崔暹作为御史中尉,崔暹在河北进行了大规模的反贪行动,严厉打击那些无法无天的贪官污吏,尤其是窃据高位的权贵,有许多人被绳之以法,官场风气大有改观,人心为之一振。
当然了,位置空出来自然有高家的人顶上去,贪官的家产抄没了自然会进入高家的口袋里。在高欢授意,高澄主持的这场反贪行动里,最大的受益人就是高家,高家巩固了自己在河北的统治,各地刺史、太守都成为了高家的自己人,并且用没收的财富大力扩充军队。
高澄除了反贪,还干了很多颇有成效的政事,很是值得细细说道一番,而不了解这些年东魏内部的改革,是无法理解为什么东魏能维持到现在不落下风的。
高澄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在麟趾阁和群臣编纂议定了律法《麟趾格》,并颁布天下。《麟趾格》一改北魏《停年格》论资排辈的官场风气,从具体内容参考了西魏苏绰主导的行政体系改革,让东魏在上层建筑上没有落后于西魏,同样,这也是为了给提拔高家的亲信提供法律依据,便于高家全面掌控东魏,从而有效地整合东魏的战争能力。
同样,高澄也模仿了昭武五铢,进行境内的币制改革,回炉各种民间货币,铸造了永安五铢。为促进其流通并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高澄还采取了强硬的手段,将永安五铢作为标尺,悬在市场的门上,以称量入市货币的轻重,比永安五铢轻的都不能用。
反贪、官员晋升体系改革、币制改革,西魏办的事,东魏一样没少办。除此之外,高澄还做了清查田亩、垄断盐铁等事情,来给政府最大限度的开辟财源,为扩军备战提供财政保证。
在高欢击败尔朱氏后,花了流血的代价大力整治了河北汉阀,其中原因便是这些汉阀不缴税,也不上报部曲数目,导致东魏的户口数目和税收锐减,又拥有大批私兵不受朝廷管辖,严重影响到东魏的国家稳定。
高澄主政之后,几次派封隆之等人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shu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