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界牌关那样,不过风水轮流转,这次分批进攻的,轮到突厥了。
逼仄的房间里,郑仁泰和王文度相对而坐。窗外战火声仍在咆哮,两人的脸上也布满烟尘来不及擦拭。但他们现在显然没工夫在意这种小节。
「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郑仁泰沙着嗓子开口。四天的战斗让本就沧桑的他更显憔悴,此时此刻,他反倒像是一位七旬老叟,「突厥的兵丁还在源源不断的涌上来,我们的兵马却是饥困交迫。这样下去,不过三天,我们就要全部葬身于此!三天,我们是等不到苏定方的消息的!」
「我当然知道。」王文度神色狠厉,「可现在又能怎么办?突出重围,逃到寒江关?别做梦了郑仁泰!阿史那贺鲁已经疯了!这一次他集结各大部落与我军对垒,摆明了不成功便成仁!不把我们杀了,你觉得他会善罢甘休吗?一旦我们选择突围,哪怕这剩下的几千将士全跑掉,他也会死追着你我不放!」
郑仁泰瘫坐在床上。王文度说的他何尝不明白?但与其坐以待毙,他更愿意拼死一搏,就算自己真的出不去……至少手底下的将士,能送一个出去就送一个吧。
郑仁泰咬牙起身,神色决然:「我不管!我不能让手下的将士全部困死在这里!阿史那贺鲁若是要我项上人头,来取便是!但我手下的郑家子弟,不能死的这么憋屈!」
王文度沉默半晌之后,豁然起身:「你真的要突围?」
「当然!」
「那好。」王文度狠狠点头,「若是能活着回去,谁也不想死在这里。我们守了瓜州四天,回去也足够交差了!但突围之事事关你我生死,需要好好商议一番……」
当晚,结束了一天征伐的突厥军与唐军暂时偃旗息鼓,仅有少许斥候在巡逻试探,互相警戒。
时间很快到了丑时,又是一轮换岗的时辰。一队特殊的斥候乘坐吊篮下了城墙,却并不举着火把,而是消失在茫茫夜色里……
「如何?」寅时,整装待发的郑仁泰和王文度终于等到了斥候回城,急不可耐的郑仁泰一把将他扯过来问道。
「报告将军!」那斥候低吼道:「敌营灯火阑珊,无甚防备,正是我等劫营良机!」
这正是两人商讨出的话术。一来,对所有将士来说,突围就意味着穷途末路,而劫营则有反败为胜的可能,他们当然对后者更积极;二来,此次「劫营」,二人也都只带了本家子弟,至于那些府兵,美其名曰「守城」,实则谁会去管他们的死活?
「很好!」郑仁泰点点头,瞥了眼一旁的王文度,见他不说话,还以为他又在想着什么鬼点子,也不去管他,回头朝着众人说道,「兄弟们!是死是活,就在今夜!此一战,务必全力而为!」
身后将士齐齐抱拳:「愿随将军效死!」
「出发!」郑仁泰见状,也不再多言,大手一挥,骑着宝马出了城门,一路往东。
瓜州北方被疏勒河横拦,南方有三万大军将他们和程名振阻隔,西方阿史那贺鲁虎视眈眈,唯有东方,因为榆林山的缘故,布防困难,守备也不算严密。当然,更远处的榆林河口,还驻扎着樊洪的军队,但只要绕过这路兵马,他们就可以一路东进,直接到达玉门关了——相比逃往寒江关和死守瓜州城,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
郑仁泰当然也很赞同这个计划。尽管榆林山不算什么高山险峰,但也算崎岖幽静。只要往山中一钻,再分散行动,想要将他们一网打尽是基本不可能的——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
出了城门,两人便选择分别带头行动,从两条路进入榆林山中。这样做不仅缩小目标,更利于指挥。
草色萋萋,将榆林山遮掩地格外幽静。郑仁泰率领着数十亲兵正在前方开路,最后方,公孙背着曹阿七勉强跟上队伍。
「对不起,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