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座位上,他趾高气昂地把语文书放到桌子的右上角,用文具盒把那缺掉的一角盖住,而后他心安理得地去预习数学。
不久,上课铃声就响了起来,楚少颖往窗户外看了一眼,只见语文老师正抱着教案奔过来,三两步就进了教室。
楚少颖赶紧移开目光,埋头看书,心里怯怯的,生怕语文老师把自己的丑事说出来。
他现在才觉得,犯错了不道歉很难受,而犯错后道歉了却得不到原谅则更难受。
语文老师翻开教案,道:
“翻到课本第34页,你们一起把春晓这首诗读一遍。”语文课代表便念了
“春晓”两个字,全班便一起把这首诗又大声又缓慢得读了一遍。读完后,语文老师道:
“你们谁把这首诗预习过。”郑旭文涛便立刻把手举得老高,紧跟着前排几个学生也把手举起来。
对于诗,楚少颖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对他有一种强烈的神秘的吸引力,所以从语文书发下来的那一刻起,他就专门寻找书里的诗,并且能熟读熟背。
这首春晓被他看过许多回,他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楚少颖手肘顶着课桌举起了手,他很紧张,他能感觉到手在不由自主地颤抖,手上的筋绷得发酸。
老师既没有叫郑旭也没有叫文涛,而是叫了一个女生,那女生慢慢站起来,不急不徐地把这首诗背了一遍,背得一字不差。
老师立马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挥挥手让她坐下。楚少颖白举了一次手,心里有淡淡的失望,他是多么希望那个女孩背错,那样老师就有可能叫他起来背,他会珍惜这次机会,一字不差地背出来,然后得到老师的肯定。
老师把这首诗写在了黑板上,准备逐字逐句地讲解,她在讲解之前,又问道:
“有没有谁能把这首诗解释一下?”这一下,教室里安静极了,没有一个人举手。
这是一群二年级的学生,刚刚从拼音的关卡上走出来,认识的汉字不会超过两百个,并且都半生不熟,更何况许多汉字有多个意思,要让他们来解释这首诗,那无异于教瞎子认路。
楚少颖把这首诗读过不少于50遍,他看着这首诗上的美丽配图,许多次都极力想要把它翻译过来,但他心头的这种冲动时而强烈得像被电击中,时而又淡得像原野上的一个火点儿。
他被这种时强时弱的冲动折磨得五内如焚,坐立不安,但这无关道德人品,完全是骨子里有关发明创造的神经在蠢蠢欲动,可是这股冲动还是一团气体,没有凝聚成形。
楚少颖是多么想把手举起来,把自己那半生不熟的理解讲给大家听,可他还是心有所惧,使出了好大的劲儿把这股冲动压平,坐直了看着黑板,听老师怎么讲解。
老师先教了大家怎样断句,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楚少颖听得很认真,他把老师讲过的每个字的意思都用铅笔记在了书上。
等老师讲解完,楚少颖才在心里自言自语道:原来是这个意思,和我原来的理解是有出入的,幸好没有举手,不然会出丑的。
老师讲解完之后,点了几个前排的把诗翻译一遍,他们翻译得虽说不是很到位,但基本意思是说到了。
随后,老师又点了几个后排的,他们都是懒得听课的,但畏于语文老师的权威,便也勉强竖起耳朵大致听了一通,对于老师的问题,他们支吾两下应个景儿,蒙混过去就万事大吉了。
老师也拿他们没办法,学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别人想管也管不着。接下来,老师就要讲中心思想了,这时候门外传来几声洪亮的喇叭声,楚少颖往窗外看了看,只见一辆面包车停在操场上,有几个人立马从车里走出来,他们抱着一个箱子,往教室里走。
语文老师一看是镇子里教育部门的领导,便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