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六八零 旌旗荡野塞云开(3)(2/3)

器。

    因为现在的欧洲还是金银本位,而且根本没有金融防御的意识。大明要想派兵打过去还不现实,但通过金融商贸对他们进行一轮不见血的掠夺,却并不困难。

    这件大事了结之后,朱慈烺的心事就放了一半。

    剩下那一半,就是太上皇帝出巡的事了。

    崇祯和周后眼巴巴地又等了一年,还好宫中有皇太孙可以逗弄,也不觉得无聊,但对于久久不能成行还是颇有怨念。

    “又是一年了,你那个天气预报还没弄好么?”周后催着朱慈烺道。

    朱慈烺对崇祯和周后的拖延借口主要就是“天气预报”。开始只是采集气象信息,找到各地的气象规律,比如温度变化、旱季雨季、降雨量如何。在朱慈烺的说法里,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让南幸更安全舒适,是皇帝儿子的一片孝心,希望能够得到成全。

    实际上气象局的设立则是为了指导农业耕作,也能防止地方官员滥报灾荒,借着天高皇帝远欺瞒朝廷,骗取救济粮。

    至于预报本身则纯靠有经验的农老进行预测,可靠度极低,也属于“搭架子”的工作。

    “气候问题倒是解决了,不过儿子觉得,如果明年再南幸大概更好些。”朱慈烺道。

    周后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瞬间就被朱慈烺转移了注意力,问道:“为何会更好些?”

    “母后,明年朝廷要在京师推行一种大机器,值得一看。”朱慈烺笑道。

    周后对此毫无兴趣,抿了抿嘴唇,长长地一眨眼,目光却已经斜向飞了出去。崇祯倒是很好奇儿子到底弄出了什么机器,连声追问。

    “是用蒸汽机驱动的犁机,车腹下方有铁钩。刺入土中之后,犁机启动,铁钩自然犁出一道道田垄,一日之间能做出两倍于牛耕的活计。”朱慈烺说道。

    在田间,两牛加一个壮劳力,一天也就能犁个二亩、三亩地。若是再加大工作量,牛也吃不消。如今换上了蒸汽机,虽然行得慢,但犁得更深,不需要停机休息,只要不断加煤就能一直干下去。

    之所以只是两倍的产量,一则是田地不够大,二则是蒸汽犁机吃煤吃水,而且还时常会出现故障。

    “只要两个人,哪怕是女子都能驾驭。”朱慈烺道。

    崇祯听了十分激动,连声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看了这犁机之后再商议南幸之事吧。”

    一旁的王承恩听了心里偷哭:奴婢们整日介被那些商贾缠着问何时南幸,好像骗了他们的银子一般。求皇爷饶了奴婢,早点走完这一遭吧!

    朱慈烺当然应声承旨。

    其实蒸汽犁机真正要大显身手的地方还是在海西黑土地上。

    那里地广人稀,积年冻土,还都是荒地,人工开垦成本太高,利用机器开荒才是信价比最高的选择。何况现在的蒸汽犁机优势还不明显,在华北平原这样的熟地,说不定还会被牛比下去——牛虽然要休息,但不会突然之间掉链子。

    等来年春耕只是用犁机在京师附近弄一片实验田,看看效果罢了。

    现在蒸汽机车虽然能够走起来,但速度太慢,再多承载点东西就彻底趴窝了。总算大明科学家对农业并不陌生,所以想到用它的自重来耕地和轧路,倒也算是物尽其用。

    在推广数学教育之后,蒸汽机的改良进展喜人,故障率和动力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至于太上皇帝陛下看了是否会失望,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反正朱慈烺本人并不指望这种蒸汽犁机能够瞬间解决大明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肯定是个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漫长过程。

    土地上的劳动力也并不会因此彻底解放出来,因为大明还没有发明出收割机。他们仍旧需要在丰收的季节下地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