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帮助西班牙人买到生丝,更重要的是控制了日常商品的供应。诚如万历年间的马尼拉总督莫牙在屠华之后感慨:就连靴子都买不到了。
如果要用战斗力来做比较,那么隆庆三年林凤攻陷玳瑁港(今邦阿西楠),逼迫西班牙人朝贡,则足以证明这支西班牙殖民军的软弱可欺。
身为海盗商人的林凤当时只有不到七十艘战船,手下兵力不过五千人,而玳瑁港距离西班牙人的统治中心马尼拉只有四百里。
如果海盗都能做到的事,大明怎么可能做不到?为什么还要留着西班牙横亘在大明和澳洲之间,徒增风险?
因为现在攻打西班牙绝非是个好主意。
朱慈烺世界历史不好,不知道此时的西班牙还有多少余威。
听葡萄牙人和耶稣会教士描述,西班牙在欧洲已经是个没落的二流国家了,甚至连真正的统一都算不上,而是类似华夏商周时代的“共主政治”,以至于西班牙国王、女王都不在自己的签名前都不会用到自己任何头衔,往往只是一句:“朕,即国王(yoelrey)”或“朕,即女王(yolareina)”而已。
然而即便西班牙真的没落到了这般田地,朱慈烺也没有立刻报仇的冲动。大国发动战争,绝对不是为了一时之气,更不能不兼顾考虑当前和未来的利益。
如果说开发澳洲是立足三百年之后,允许付出一定代价。但是占领马尼拉,则是还没到时候。
陆军在漠南横扫蒙鞑,兵锋渐渐朝漠北、漠西挺进的时候,海军自然眼热。虽然海军的忠诚度一直受到诟病,但荣誉感同样在他们心中扎根,一样渴望得到世人的承认和赞美。而军人彰显自身存在感的唯一方式就是战争——或者抢险救灾,最近大明并没有爆发特大灾害。
“那帮兔崽子成天嚷着打日本,打吕宋,真是越发难以弹压了。”郑芝龙向偶尔回校“拜访”的沈廷扬抱怨道。
沈廷扬作为皇明海军名义上的掌门人,浙江水师的实际控制者,当然明白郑芝龙的意思。海军之中有这样的风声不是一天两天了。嚷着打日本的正是浙江水师,而希望打下吕宋的则以闽粤官兵为主。
“四大舰队改造计划搁浅,打哪里都是给陆军做嫁衣。”沈廷扬对日本十分熟悉,知道那是个已经有千年文法的国家。绝非屏岛、澳洲。随便扔块石碑就能彰显主权的地方。
“如果以我海军的实力,打下马尼拉是没问题的。”郑芝龙试探道:“南洋公司也需要一个更靠前的总部。”
现在南洋公司的总部在台南。如果搬到马尼拉,倒真的更靠近中欧交易中心区域了。
“大局啊。”沈廷扬感叹一声,道:“飞黄兄,打下马尼拉有什么好处么?”
——好处就是南洋公司可以进一步扩张。风头更劲。
郑芝龙知道这点好处完全不足以发动一场局部战争,沉默不语。
“军情司传来的情报飞黄兄也看过个了吧。”沈廷扬悠悠道:“现在吕宋的底层商业已经为华商控制,我们就算占领吕宋,也无非是增加一块数万人市场的税源。别说皇爷不会同意,就是国税署也未必有兴趣。”
一提到南洋吕宋,后世人第一反应往往是橡胶、水果、甘蔗、蕉麻和椰子。
令人遗憾的是,在如今这个世界。距离第一株橡胶树扎根东南亚还有两百余年。而水果作为易*的农产品,也不可能千里迢迢从吕宋运回大明。更让许多后世人大为失望的是,甘蔗作为经济作物并没有被西班牙人推广种植。
在所有西班牙人控制的种植园,主要是栽培粮食作物。以供当地驻军的需要。
那西班牙人在吕宋干什么呢?
他们从吕宋购入大明的生丝、绸缎、瓷器、铁器、工艺品,然后装上大帆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