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慈烺却觉得这种渐变就真成了懒惰,而直接改变则是变法,两者在名声上有十分巨大的差异。既然自己这边说了没用,只有让文官们点破了。
父子二人驾御皇极门,开始一天的工作。因为没甚要事,答奏过程一如既往,很快也就结束了。随后父子两人一者前往武英殿,一者前往文华殿,在各自的地盘上问政。文华殿这边全都是身着常服的文官,武英殿那边却只有宦官在堂。
王承恩见崇祯脸上实在有些难看,憋了半天,方才道:“圣上,如今宫内人手不足,还请增补火者。”
“现在宫中有多少宦官?多少女官?所务几何?需要增补几多?”崇祯总算等来了政务,精神一振,连珠似地问道。
王承恩汗如雨下,本来只是为了给皇帝陛下挽回点尊严,哪里准备得详尽?
崇祯脸上一板,拍案怒道:“一问三不知,竟然敢在朕面前说!你这般问答,敢在皇太子面前说否!”
王承恩一头冷汗,暗道:这跟皇太子又有什么关系……
崇祯出了气,再看武英殿门可罗雀,不愿拉下脸传召大臣,坐立难安,索性起身一振衣袖道:“走,去文华殿!”
文华殿东西两侧的本仁殿和集义殿已经装修整改,换上了山东运来的无色玻璃,显得格外亮堂。原本在文华殿南面的内阁就此搬进了文华殿内,排位前三的学士阁老在本仁殿有各自单独的直房和公事房,排位在后的阁老在集义殿办公。
如今内阁只有四位阁老,所以李遇知、吴甡、孙传庭在本仁殿,倒是蒋德璟一个人在集义殿,颇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
如此一来,朱慈烺在文华殿办公,找几位阁老议事就方便得多了。
崇祯已经有些日子没来文华殿,这次到了之后正好看到蒋德璟从文华殿出来。
蒋德璟上前见驾,被崇祯留住问道:“先生要去哪里?”
“正要回公事房理事。”蒋德璟恭敬道。
“朕刚才见先生要往集义殿去。”
“陛下,如今内阁搬到了文华殿内,东西配殿正是辅臣们的职房。”蒋德璟解释一句。
崇祯这才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之前的内阁职房呢?”
之前的内阁职房是坐南面北,可谓冬凉夏暖,十分不舒服。阁臣们早就想换地方,只是这皇城之内都是天子说了算,没有办法只能忍着。
“之前的内阁职房交由中书舍人们办公,制敕房、诰敕房也仍在那里。”蒋德璟答道。
崇祯又应了一声,突然发现配殿都已经换上了玻璃,索性下了步辇,道:“随先生进去看看。”
蒋德璟不能推脱,只能前面引路。
老式建筑可以说宜居不宜用。在温热通风方面颇有优势,但在采光上却是软肋。因为门窗上多用木格,虽然漂亮,但采光面积太小,室内总是偏暗。换了新玻璃之后,原本的木格尽数取消,采光面积大了数倍,自然改观极大。
崇祯在正堂坐了一会儿,叹道:“这玻璃实在是有大用,为何宫中其他屋舍不改用呢?”
蒋德璟被召回来负责重修皇城的工程。
李自成走的时候放了一把火,还是多尔衮来了之后主持修的。只是满洲人不懂规矩,匠人又都被朱慈烺带走了,所以修出来的屋舍多有不伦不类之感,还得工部重修。
要重修就得花银子,现在国库里总共就是二十万两银子,各部都在伸手。蒋德璟在治淮上已经拿了大头,如今上哪里弄钱去买玻璃?
蒋德璟是个不会拐弯抹角的人,秉持南蛮子的“蛮”性,直截了当告诉了皇帝内外府库都已没钱可支领的窘况。
所谓一文钱逼死英雄汉,崇祯曾经被这阿堵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