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四二七 期以忠义酬明君(一)(2/3)

擦掌准备好好跟清军死拼一战。

    卢象升就是死在清军重兵围困之中,他的这些旧部对东虏的仇恨在东宫新军之中算是最高的了。

    “虏丑以鳌拜部为先锋,军力有五千之众,以第一营直面清军,跟他们打阵地战。茅适,你可有话要说?”萧东楼摸着脸上的刀疤问道。

    茅适在光复天津之后得了第一营营官的位置,换了新发的大红胖袄,肩上银徽闪耀,起身道:“卑职已经巡视了全部防区,有信心阻敌于城厢之外。”其他两营的营官也纷纷表态,保证自己的防区不失。

    萧东楼也不用格外嘱咐,这里都是老兵,知道军法的厉害。

    “天津是必守之地,只要东虏不能切断海河,咱们城内就不虞断粮。就算水关失守,城内的存粮也够全城坚守一年之久!若是这样咱们都守不住天津,倒真是死了干净!”萧东楼听完军官们的表态,也算是做了富有自身特色的动员令。

    “誓死守城!”众军官们异口同声高呼道。……

    “此战明军有三败!”紫禁城,坤宁宫。多尔衮坐在布木布泰对面,轻轻捋着大胡子,摆出一副

    “聪明王”的模样,竖起手指道:“其一,明军立足未稳,不得地利;其二,这支明军皆非天津土著,同样是客军作战,没有保家之心。而天津城中居民多迁徙山东,所剩之民不多,故说他不得人和;其三,明军刚刚百里奔袭,大获全胜,想来必是一群骄兵悍将。而我军才从秦晋无功而返,正是哀兵必胜。”布木布泰不懂军事,甚至连汉话都说不好。

    她只是静静听完,总结道:“以王爷之见,我军是必胜的了?”

    “必然如此。”多尔衮斩铁截钉,心中暗道:我起二十万大军,若是连明军万余人都破不了,还打什么仗?

    布木布泰长舒一口气,道:“我等妇人不知军阵之事,一切都仰赖二位王爷了。”多尔衮见布木布泰连带着济尔哈朗,心中不喜。

    再想想自己也算做出了极大的牺牲,让济尔哈朗去打这必胜之战,又给了他增加声望的机会。

    一念及此,多尔衮自然免不了多多展现一些自己运筹帷幄之中的大才,布木布泰也装出一副听得津津有味的模样予以配合。

    两人正说着,只听宦官报道:皇帝驾到。原来是七岁的顺治从外进来,手上还染了一团浓墨。

    布木布泰连忙上前去,骂道:“你们这些奴才是如何看顾主子的?看这手上黑的!还不带主子去洗洗?”

    “皇额娘,今日先生夸朕的字写得有力道了。”顺治却是十分高兴。布木布泰不以为然,道:“那些汉字有什么好学的,咱们满人只需要学会满蒙文字就够了。立国之道在兵强马壮,字写得再好不也一样被赶了出去?”顺治的热情顿时被浇得透心凉。

    他知道母亲不喜欢汉人汉文,甚至连汉话都不愿听,只得闭口不言。布木布泰转头对多尔衮道:“王爷,想当年我八旗大兵所向无敌,为何?就是因为公私分账。后来先帝偏要用汉人学士,所获尽入公中。我是以为不妥的。不给诸申勇士分些斩获,他们如何肯为主子效死命呢!”多尔衮抿嘴不言。

    相比两黄旗的那些满臣,多尔衮更倾向于汉化。他是经历过先汗时代的人,那时候打完仗说是公私分账,其实值钱的财物、人丁都让各旗的旗主拿了,下面的固山、牛录分到的也不多,轮到一般甲兵几乎没有战利品可言,有时候一件血衣就打发了。

    若不是黄台吉上台,整顿旗务收拢旗权,哪有后来的几番大捷?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抢西边才算是惠及诸申,才让整个满洲真正凝聚起来,等到了入关的一天。

    ——若是不行汉人制度,你儿子连皇帝都坐不上。多尔衮心中腹诽一句,突然想到儿子的问题。

    他因为身体原因,这么多年来只有一个女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