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四一六 轻裘缓辔踏地来(二)(2/3)

探。”朱慈烺不由点头。

    这个推论倒是被

    “历史”证实过的。吴三桂这人谨慎得近乎胆怯。常有被迫害妄想症——虽然三藩之乱的时候康熙的确是一心想削藩。

    “二位老先生的意思,看来是赞同留其爵位,甚至允许其返回封国咯。”朱慈烺从中听出了二人的意思。

    “固然如此,但也不可太过张扬。”吴甡道:“物议汹汹,仍当谨慎行事。”

    “怕的是吴三桂自我标榜,闹得天下皆知。”朱慈烺想起《三国演义》里面周瑜跟孙权说过类似的话,想骗刘备到江东成亲。

    结果诸葛亮安排赵云大张旗鼓,闹得天下知闻,破了周瑜的计策。谁说演义话本没有教育意义!

    “吴三桂定然会如此做,不过《皇明通报》却在咱们手上,比的就是谁的声势更为浩大。”吴甡不以为然道:“陕西光复中,多提点些年轻将领出来,谁知道他们是官兵还是吴三桂手下?如此既安抚了吴三桂,也不至于让他出风头。”

    “殿下,”孙传庭又道,

    “退一步讲,这天下真正激进效死之人多些,还是墙头草多些?”

    “真正激进效死之人,万中取一已经多的了。”朱慈烺道。

    “那便是了。”孙传庭笑道:“招抚吴三桂固然会引人非议,但真正为此痛心疾首之人,不过万中才有一个罢了。而且这些人既然是真正忠义效死之辈,那么无论圣天子做了什么,在他们眼中都只会觉得是圣上用人不察,并不会变易其忠心。”——这便是皇帝虐我千百遍,我待皇帝如初恋么……朱慈烺忍不住咧嘴笑道:“孙先生的意思是,招抚吴三桂之事,最多只有一些尘嚣,不会有大事?”孙传庭不愿把话说死:“臣以为必不会有大乱。”所谓的大乱,那就得是民变、军变之类了。

    朱慈烺记得原历史时空中,南明治下的江南发生过

    “佃变”和

    “奴变”。其实就是江南底层百姓对乱世的呼应,希望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

    只是因为他们缺乏领袖人物,也不曾打出旗号,所以只说

    “变”,不算

    “乱”。

    “无所谓,如果能够兵不血刃收复西安,少说也能多活十万众。”朱慈烺道:“何况咱们还真没有强攻西安这等雄城的能力。”一般的小县城,只需要拿火炮一轰,大军突入便能攻克。

    然而西安、太原、北京这样的雄城,除非运来五千斤以上的红衣大炮,光靠一七式根本不可能轰破城防。

    能够光复太原是因为里应外合,而西安、北京如果不走这条路,也同样攻克不了。

    尤其吴三桂手下的关辽军野战不行,守城却是强项。祖大寿当年守锦州,缺粮缺炮,一守一年多。

    吴三桂如果铁了心要守西安,明军也没那么容易得手。更何况西安并非锦州那样的孤城,还有清军和绿营在外伺机而动。

    孔有德的

    “叛逃”因为是

    “只身反正”,所以朝廷只是令他闲住——这是官方宣传口径,也算是攻心战的一种。

    事实上清廷对于孔有德到底为什么

    “叛逃”,如今是死是活也存在疑虑,只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孔有德是被几个义军干掉的。

    吴三桂跟孔有德不同,他手握重兵,控制着西安城防。豪格虽然也驻兵西安,但满人都是别城而居,一旦起事,吴三桂的大兵随时可以包围满城,活捉豪格。

    虽然朱慈烺的底线是同意吴三桂保留王爵,返回辽西,但真正谈判自然不会人家漫天要价,自己随口就答应下来。

    朱慈烺手中还有几张牌可以打。其一是汉中的孙守法。孙守法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