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道法自然,看着世间万物,究其规律,这不就是道家说的悟道吗?佛说的因果,就是规律,跟道家并无冲突。”叶云错说道,“你常说修行不止修身,还要修心,我用眼睛感受这世界,用心思考这世界,不就是提升心境修为吗?每一次呼吸吐纳,我都能清晰地感到自己存在于世,有时甚至能感觉自己已融入了这世界,这不正是道法自然吗?”
南极子一时语塞,但仍旧嘴硬哼哼道:“想多了走火入魔!”
“走火入魔是错误地理解了道法,我以自然的心态感受这世界,用正常的情绪修心悟道,怎会入魔呢。”叶云错长长地吐纳一口气,“我甚至能感到,兴安郡附近开始聚集灵气了。灵气,果然如你所说,是有灵性的。”
南极子被叶云错两次驳得说不出话,有些闷闷不乐,但转而一想,这小子的悟性高也是好事,只是在他面前怎能显现不出老夫的睿智!
从北州各地来兴安郡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冲着三年免税赋来的。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税赋一直是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山,兴安郡没有厂矿实业,民众的生活都是自给自足,但按大汉税法,人活着就要缴纳人头税,种地要缴税,放羊要缴税,做买卖要缴税,甚至自家搭个房子都要上缴地税,各种杂税加在一起,一年到头都是白忙活了。兴安郡有免税的政策,那自然是极好的。如今的城中已没了叶云错初来时的荒凉与死气,取而代之是一阵欣欣向荣的清风。苏良带来的帮手,最初也是不愿意来此,但现在,兴安郡的百姓们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了赚钱之外的自我价值,这在其它地方是感受不到的。
城中的商会,除了苏氏商会,还来了好几个九州的大商会,他们跟着苏氏商会的步伐,敏锐地发现兴安郡势必能成为整个大汉的焦点,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做生意三年内不用上税,那就是只赚不亏!如今的兴安郡,银行、保险、酒店、工厂、书院如春笋般破土而出,已恢复到正常郡县应有的水平。平日里慵懒惯了的民众也一改混吃等死的面貌,开始为了自己的生活而打拼。
兴安郡在逐步恢复,奎星教也渐渐渗透进来,在兴安郡内传播教义。奎星教已在北州有了根基,多少宗派都已暗中归顺奎星教,不少官员也与奎星教勾勾搭搭,但兴安郡一直是奎星教的盲区,究其原因,还是兴安郡太穷,以致奎星教不屑。如今兴安郡有了起色,奎星教也将目光重新投向这里。
叶云错知道奎星教的人在兴安郡内暗中撺掇百姓入教,他并未阻止。他认为奎星教的教义中漏洞很多,它让教徒重利而非重义,而大汉乃至九州历朝历代的文化都是教人重信重义,释、道、儒三家在这个问题上非常统一,叶云错认为奎星教这重利的教义可以让宗派和官员响应,但却未必能在百姓中得到共鸣。
但是,叶云错忽略了一点,就是人性。固然释道儒的文化一直在传播有信有义,但这种可贵的品质并非每个人都能有,现在奎星教介入,兴安郡的百姓们开始动摇,大汉帝国对我们不管不问,若没有叶郡守和苏先生帮助,我们仍旧是被大汉所弃,奎星教所说的“利己”没有错,否则我们早就饿死在兴安郡。慢慢的,不少百姓都加入了奎星教成为其信徒。
对此,叶云错无可奈何,他可以行政策之便利并借他人之手改善百姓的生活,却无论如何也无权干涉百姓的想法,“利己”这种处事态度,并不是错,只是与九州的传统儒家思想相左而已。
风矢幂对叶云错说大汉摆明想要铲除奎星教,你却放任奎星教在兴安郡发展,这可不是好事,当心皇上治你的罪!叶云错说我又没与奎星教勾结,只是无能力禁止奎星教渗入兴安郡,顶多算个无所作为而摘到乌纱帽则已。风矢幂摇摇头,奎星教这个神秘的宗派他也不敢招惹,既然叶云错都不管,他还管什么。
==================
来兴安郡已有几个月,如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