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卷一 追忆少年心 第一百零七章 刘府不一般(二)(2/5)

抚、招讨等司,多参用当地土官任职。

    行省之职守,“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每省置丞相一员(例不常设)、平章二员,品秩比中书省低一等;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品秩与都省官相同。各省的政务需要通过中书省进行协调统一或向皇帝报告。行省与都省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从属关系。

    中书省和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路设总管府,有达鲁花赤、总管,是为长官;有同知、治中、判官、推官,是为正官;还有总领六曹、职掌案牍的首领官(经历、知事、照磨)。府设有达鲁花赤、知府或府尹,同知、判官、推官,知事等官职。有的府隶属于诸路,有的直隶于行省;有的统领州县,有的则不统州县。州有达鲁花赤、州尹或知州,以及同知、判官等官。有些州直隶于路或行省,有的州不统县。县有达鲁花赤、县尹等官。有些县直隶于路或府。

    边远地区还有“军“的建制,品秩及设官置吏皆如下州。路治所在的都市,设一个或几个录事司(大都、上都设警巡院),管理市镇居民。司内置达鲁花赤、录事、录判等官员。

    各级行政官员的任命权都掌握在中央,投下的州县,其达鲁花赤一职,由领有该地的诸王、贵戚或勋臣任命。

    御史台在地方上也有相应的分设机构,即监临东南诸省的江南道行御史台(简称南台)和陕、甘、滇、蜀地区的陕西诸道行御史台(简称西台)。南台和西台品秩与中央御史台(内台)相同。内台、南台和西台以下各设若干道肃政廉访司。

    为了征伐或镇抚的需要,枢密院有时也在有关地区设置行枢密院(简称行院)。

    而朝廷的官衔等级则是由正一、从一品,一直到正九、从九品,大致如下。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中书令、中书省右左丞相。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特进、崇进、金紫/银青荣禄大夫。

    爵:王。

    勋官:上柱国。

    从一品:

    职官:中书省平章政事、行省丞相/平章政事、枢密院/大抚军院知院、御史大夫、宣政院/宣徽院/太禧宗禋院院使、大宗正府札鲁忽赤、大司农司大司农、翰林国史院承旨、集贤院大学士、詹事院詹事。

    文散官:光禄大夫、荣禄大夫。

    爵:郡王。

    勋官:柱国。

    正二品:

    职官:中书省/行省右左丞、枢密/宣政院/宣徽院/詹事院同知、御史中丞、大都督府大都督、大司农/群牧监卿、太常礼仪院/典瑞院/太史院/太医院/将作院/中政院/储政院/资正院院使、翰林国史/集贤院学士、奎章阁学士院大学士、侍正府侍正、内史府内史、大都/上都留守司留守。

    文散官:资德大夫、资政大夫、资善大夫。

    武散官:龙虎卫上将军、金吾卫上将军、骠骑卫上将军。

    内散官:中散大夫。

    爵:国公。

    勋官:上护军。

    从二品:

    职官:中书省/行省参知政事、枢密院/宣政院/宣徽院副使、通政院院使、侍御史、大司农少卿、太仆寺卿、翰林国史/集贤院侍读/侍讲学士、奎章阁学士院侍书学士、隆祥使司/崇福司司使、詹事院副詹事、宣慰司(都元帅府)宣慰使、大都督府大都督、都护府大都护、都总制庸田使司都总制庸田使。

    文散官:正奉大夫、通奉大夫、中奉大夫。

    武散官:奉国上将军、镇国上将军、镇国上将军。

    内散官:中引大夫。

    爵:郡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