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19.苏青羽(2/2)

识他们只需要了解就够了——强大的智脑几乎覆盖了整个人类所能认知的知识体系,而更考验他们个人能力的是身体素质和判断力。

    不过这也几乎不用担心,这13人都是万里挑一的,无论是头脑或身体。

    他们是:2名天体物理学家,2名数学家兼物理学家,2名生物学家、1名动力学家、1名电脑工程师、1名心理学家、1名社会学家、1名材料工程师、一名医学家、还有一名语言学者。

    对于这个人员配比,也曾有很多方案被提出过。

    之所以选择了现在这套方案,没人敢说是何原因,都是由“行星理事会”根据投票表决的。

    但另外12名科学家的脑中始终有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要在很紧张的仓位和候选学科名单中,选择一名“语言学家”?

    没有人能够质疑“行星理事会”的选择,哪怕是这些即将要远航的、一起度过27年漫长岁月的人们。

    所有人都在登船前,签署过无条件同意“行星理事会”所做出的一切决定的保密文件,这也是登船者能够进行此次远航的必要、强制条件。

    这些随船考察者,其实也都是些精通各种尖端科学的研究者。

    比如那名叫苏青羽生物学者,她还身兼仿生学博士、医学某专业最年轻研究员、神经学博士、人类学博士和考古学博士等十几个博士的头衔。

    这在公元世纪,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研究一下5000年前古人的大脑和现代人的大脑,也不可能发现,在脑组织结构方面有任何不同之处,唯一的改变可能就是装进去的知识更多了吧?

    但据她自己所说,考古学是为了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后的紧张情绪的消遣,在半年内,读完了整个考古学博士生4年的课程后,学院硬塞给她的头衔。

    她的时间与别人是一样的,但是所学到的东西完全是两个数量级。

    这绝对是一名少年天才,惊材艳艳,浑身都笼罩着优等生光环中的人物。

    “喂,那名电脑工程师,你可别小看他!”

    苏青羽撇了撇嘴,转身对诸葛云说道:“看起来才30多岁的年纪,已经拿过3个诺尔发明奖了。不知道他拿第一个诺奖的时候,上台时是不是需要那个垫高的小凳子。呵呵……”

    这名叫苏青羽的女博士,看起来年纪也不大,皮肤白皙,走路和语速都快得惊人。顺便提一句,她还是集训时在抗压水环境里,能憋气长达15分钟的怪物。

    真该让她把自己解剖一下,认真研究一下自己的身体究竟有何不同——诸葛云略带尴尬的笑了笑,然后又恢复了平时冷峻的模样。面对这名对自己有明显好感的女生,脑子里却蹦出这样的想法。

    很快,两人就来到了舰长室的门外,那里已经有另外两名随船研究者在等候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