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就被飞来的穿甲弹击中炮塔右侧的“脸颊”。
一块不知道是哪个部位的钢板碎片被抛上天空,画着弧线又坠落到地面。
战场上,炮声连绵不绝,四号中型坦克营的第一次齐射,让至少20辆苏军坦克横尸荒野。
部分苏军坦克更是被多辆德军坦克集火攻击,身上瞬间多出三四个弹孔。
很快,战场上,被击毁坦克油料被引燃,大火熊熊燃烧,黑色烟柱随风飘荡。
排着混乱的队形,幸存的苏军坦克乱成一团,蜂拥着冲向德军所在的斜坡,T-34型坦克冲在前面,KV-85重型坦克跟在后面。
不理离自己比较近的T-34型坦克,莱因哈特上校专注于远处的KV-85重型坦克。
顷刻间,又有两辆KV-85被105毫米穿甲弹击中,一辆被击穿车体右侧前装甲,一辆炮塔左侧被击穿,带着圆滚滚的弹孔停在战场上。
莱因哈特上校的“卖头”战术得到战场检验,获得巨大的战果,德军坦克平均每辆坦克只打出五枚炮弹,便将冲锋而来的苏军坦克集群摧毁。
斜坡北面,散落着六七十辆苏军坦克的残骸。
看到幸存的苏军坦克调转车头,慌乱地向皮夏涅村退去,莱因哈特上校果断下达追击命令。
四号坦克营开上斜坡,又俯冲下来,履带隆隆转动,在苏军坦克和坦克手的尸体旁开过,扑向近在眼前的皮夏涅村。
莱因哈特上校的B01号坦克跟着爬上斜坡坡顶,却没有下去。
上校钻出坦克,拿着望远镜看向皮夏涅村西面,恰好看到一支坦克部队沿着小河南岸,正在向东面开进。
那支部队由两个E-50“虎”式坦克连和一个装甲掷弹兵连组成。
既然敌人不打算进攻科皮斯尼基夫卡村,没必要让太多的部队在村庄里浪费时间,莱因哈特上校及时地抽调出这支部队,让这支部队回到小河南岸,沿着小河南岸东进,配合四号坦克营夹击皮夏涅村。
看到那支坦克部队快速接近皮夏涅村,几乎和敌人的败退的坦克部队同步抵达,莱因哈特上校满意地点点头。
败退回来的坦克,将恐慌带给皮夏涅村村内的守军。
看着从南面和西面冲锋而来的两支坦克集群,村内的守军仓皇逃窜,穿过小河,逃进村庄在小河北岸的建筑群里。
然而,在莱因哈特上校的指挥下,炮兵部队将炮火延伸到小河北部。
匆匆赶到战场的“虎”式重型坦克,刚好截住败退的苏军坦克。
一辆慌乱的T-34型坦克没有发现来自西面的敌人,只想着快速通过河上的渡口,逃回北岸,却被一枚来自左侧的炮弹击中左侧车尾。
带着惯性,坦克冲出七八米远,停在渡口南侧,恰好堵住半个渡口。
跟在后面的一辆T-34型坦克,想要从这辆坦克右侧开过,却没能逃脱追踪而来的炮弹。
坦克前履带刚刚进入水面,就被飞来的穿甲弹击中车体左侧中部。
炮塔舱盖打开,两名幸存的坦克手跳下坦克,淌着齐腰深的河水,穿过小河,逃上北岸。
刚刚跑出去不到五十米远,一串机枪子弹飞来,两人的后背冒出一团血光,一头扑倒在翠绿的草地上。
E-50“虎”式重装甲营第四连连长,米歇尔·魏特曼上尉亲自指挥坦克,第一个冲到渡口边,从侧面缓缓接近那辆被击毁的T-34型坦克,推着那辆坦克向东面移动,直到将坦克残骸推进渡口东面的草丛,才让坦克倒退回来。
调转车头,魏特曼上尉的坦克第一个开下河,从河里T-34型坦克的车体左侧开过,带着浸湿的车体,第一个冲上河北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