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步枪狙击型,起身继续跟随大队人马前进。
有效地压制住大楼里苏军的火力之后,日耳曼团的步兵们一拥而上,冲到大楼底下。
他们没有走苏军预留的大门,而是先向里面扔上一颗手榴弹探路,接着爬进工兵在大楼楼体上炸开的洞口冲进大楼,枪声、喊杀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随即在大楼内响起。
得益于巴塞斯库大街宽广的街道,三号突击炮才得以发挥作用,日耳曼团的步兵和工兵才能顺利的向前突进。
然而他们每突进一百到二百米,却不得不停下来等待左右两翼的友军跟上,以拉齐战线,免得遭到来自街道两翼的苏军的侧面打击。
街道两侧,凡是三号突击炮或是三号突击榴弹炮能够开进的街道,战斗进展都相对顺利,真正拖慢他们前进脚步的是住宅区密集的房屋和狭窄曲折的街道。
有些古老的街区道路不仅容不下三号突击炮,就连步兵炮和机枪都难以施展,日耳曼团的步兵们只能选择用血肉之躯冲进那些被苏军占据的房屋,他们的身影闪过房屋的窗户、房门和墙角,和敌人的距离近到只隔着一堵墙,彼此甚至能够清楚地听到对方的说话声、咳嗽声,甚至是呼吸声和拉动枪栓的声音。
冲锋枪、手枪、工兵铲一跃成为战场上的主战武器,然而不久之后,拿在手里的刺刀,紧握的拳头取代了它们,有时连牙齿都要出场客串杀伤性武器。
手榴弹的爆炸声,双方士兵搂抱扭打时的嘶吼声充斥在房屋内,还有军官和士官们的喊叫声:“这里需要工兵......这里有伤员,快叫医务兵来......”
工兵们游走在大街小巷一栋栋房屋中间,成为战场的明星。
他们分散成一个个十人小组,跟在步兵们后面,每个小组里有两名喷火兵,其他全是爆破专家,每个组里还配备一名手拿扩音喇叭的翻译。
他们的作战流程十分标准,遇到步兵们的求援后,他们就会赶到战场。
战斗人员熟悉战场的空挡,翻译先是对里面顽抗的苏军喊话,劝他们在约定时间里投降,并声称凡是不投降者将遭受烧烤和活埋的待遇。
两三层高的住宅楼,禁不住火焰喷射器的轮番放火,躲在里面的苏军很快被火焰包围,化为火人倒地翻滚,躲过火焰烧烤的苏军士兵也忍受不住高温,以及战友死亡时的惨象的刺激,忍不住高声喊出:“我们投降。”
对待楼层更高,占地面积更广,更加利于守军作战的大楼,日耳曼团工兵们的作风更加简单粗暴。
等步兵兄弟们用尽吃奶的力气占领大楼的一楼后,工兵们闪亮登场。
照例还是先礼后兵,翻译们上前施展嘴炮,打击二楼和二楼以上守军脆弱的心里防线。
高楼层的守军被嘴炮击败举手投降随即会遭到热情的欢迎,随后被押送到后方远离战争。
嘴炮打击无效,高楼层的苏军表示要战斗到底时,工兵分队内的爆破专家们已经完成了解大楼一楼构造的任务。
按照某位大人物的教导,大楼一楼所有的承重墙上被安放上炸药,连上导线。
一连串的爆炸声中,布泽乌城城内少了一座大楼,多出一个小山般的瓦砾堆。
绕过坟墓形状的瓦砾堆,日耳曼团的士兵继续向城市中心推进。
随着一栋栋大小不同,高矮各异的建筑被占领或是被摧毁,日耳曼团的士兵对训练时掌握的技巧掌握的更加纯熟,战斗的效率也越来越高。
战斗到六月二日下午一点左右,巴塞斯库大街中部,猛然爆发出一阵震天动地的欢呼声。
欢呼声中,无数穿着墨绿色军装和迷彩服的人影相互握手、拥抱。
从凌晨四点多到下午一点,经过八个多小时的战斗,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