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不禁咽了口唾沫,大姐头真霸气!
龙泉王朝建康京除却了长歌江外,还毗邻着一处入海的河湾,如同外宽内窄的喇叭口,平日
里,也没有什么神异的地方,可就是到了中秋时节,日日有着潮汐奔腾万千,极为壮观,每年里,只有一次观赏的机会,赏月观潮,已经成了建康京中的达官贵人与平民中秋时节的传统,年年有今日,年年皆如此。
前朝的文人墨客,也曾为这壮观的大潮写下过无数的诗篇。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这些皆是写得大潮浩大声势的诗句。
但是这大潮最令人震撼的,却是两潮大景。
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
一线潮并非只有这建康京毗邻的盐城才有.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城好看。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盐城最为悠久的盐城岩。老盐城岩的景色境界不同盐城,盐城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城岩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百丈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便是回头潮。
只是,如今这时节,距着中秋还有旬余,不是最好的观潮时候。
防潮水的塘坝上,却早早地有两人到了。
其中一人,是张载厚。
“你这是要合道了?”
另外一人诧异问道,儒家合道最是艰难,而今,停留在君子境界上百十年的张载厚,就这么不声不响得,就将要合道,这出乎了他的意料。
张载厚倒是洒脱笑道:“合道又如何?到底还是出不了学宫定立的境界。”
另外一人似乎武夫打扮,闻言道:“你休要在这埋汰我,旁人不知,我能不知吗?你心里存着的,还是那造反的心思。”
张载厚笑道:“嘿嘿,造反又能如何?天道崩塌,早就没了规矩,怕什么?窃钩者诛,窃国者候,我只不过是窃了文脉,再说,读书人的事,窃,读书人的事能叫窃吗?”
武夫打扮的男人道:“呵呵,谁人不晓得你张载厚是口舌之争最难缠的,对我,你就不必用着话术,我来,就是告诉你,那边的道试已经开始了,山海关那边的,倒是稳居了首位。”
张载厚笑道:“两世为人,若是再不能稳居钓鱼台,那不就是白白浪费感情吗?”
说罢两人皆笑了起来。
元淮枳起身走向了从远方的书案,这场道心的比试中没有胜负,只有对于自己所走道路的坚持。
寒梅林中,所有的人都在关注着元淮枳和从远方。
年轻一辈中的两大领军人物,在这场孤山论道上终究要有一次交锋。
无论结果如何,他们的道心会更加的稳固,修行之路会更坦荡。
方源不关心这些,他想见见孤山论道幕后的策划者,看他是不是真的无限接近天道。
苏有生也不喜欢所谓的道心比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