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人情事故,那军师司马法政总该是会劝说的,再说能登帅位之人会不通人情事故吗?
如此胸中怒气减弱,也就压的下来了。文均升任副都统之后不久,大军就制定了要兵分三路围剿大蒙的计策,文均被任命独领其中一支。独领一军自然权限大涨,不过所要承担的责任自然也就更大了,功者赏罪者罚。按照文道的本心来说,是不愿让文均承担如此风险的,毕竟文均还有些年轻。不过他自然是不能上书提出收回孙儿的任命的。
所以他为此做了两件事:其一便是在征督粮草一事上大为尽心,以期文均不会因补给一事有什么差池,如此若能功成自然最好。其二他斟酌良久修书一封给王长生请他务必保全文均,若他年轻气盛贪功冒进,可立即裁撤领军之职,做个无功无过之人。若事情果真如此日后文道见了王长生,少不得还要称一声“王大帅”。可偏偏事与愿违最后决战之时,文均亲率骑兵追杀单于主力。虽然最后亲自斩下了单于头颅立下不世之功,但是自己身中七刀三箭最后伤势过重不治身亡。如此才有了文府白绫高挂的景象。
早在月余之前文道便得知文均死在关外的消息,先后两个孙儿死在关外文家已是断了香火,文道痛不欲生几度昏厥。平复之后的文道将这一切归罪于王长生,心生恶念寻机报复。不过王长生是武功高绝的大宗师,回师之后又未在京都久待,是以文道并未寻得机会。文道哪肯就此罢手几经思量,想出一条毒计。只是此计不知为何被文荣知晓了,文荣并不认同父亲文道的做法。
于是在月余之前文府的密室之中,文荣苦劝文道道:“父亲为何非要如此不可,这样会害了文敏一辈子。”
文道情绪十分激动,面目狰狞浑身颤抖的怒道:“为何如此?他王长生让我文家绝后,他王长生让我文家绝后啊!”说到最后文道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气,瘫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不断的重复着这一句话。被文道说到痛处文荣亦是难过,泪洒衣襟悲伤之情难以言表。
良久之后文荣轻拭泪目鼓起力气说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不该祸害无辜。况且以韩铁虎与王长生的关系若真是伤了韩铁虎,王长生岂会善罢甘休,终归还是要为活着的人考虑。”
文道闻言冷哼一声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文道的孙儿就该是这样的命吗?即便就是如此那他王长生就其罪可赎了吗?不说其他只故意放走单于之子留下祸根一条,便罪该万死。”
文荣又劝说道:“对大蒙的战事王长生还是功的,故走蛮子一说不过是传闻罢了,没有确凿的证据。而且圣人曾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算传闻属实,想来王长生也应当是因为有这方面的考虑。”
文道闻言当即恼怒道:“你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没想到竟还是整日只知死读书庸才。他王长生是只有这一个心思吗?圣人有没有说过‘敌国破谋臣亡’?你看征战归来的武将哪个不是高官厚禄,为什么会这样呢是过往战功吗?年轻皇帝是还用的着他们。”
文荣虽是50多岁的人了平日却是极怕他的父亲,若是换作它事被父亲责骂文荣是万万不敢反驳的。可是想到自己的女儿文敏,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又说道:“父亲执意要为难王长生,我拦不住便不拦了。不过为了报复王长生却要赔上我女儿的性命我不答应,死也要阻拦您。”说完竟招呼也不打的转身离去。
文荣走后文道慢慢平复心绪,而后冷冷的自语道:“可惜王长生并没有儿子,着实可惜啊!那就让他尝尝失去结义兄弟的滋味吧!想来不会比我失去孙儿好受到哪里去吧。哈哈哈。”
文敏是文荣最小的女儿今年刚满20岁,生的秀外慧中温婉动人。由于从小受父亲的影响,酷爱诗词又画的一手好画,是个有名的才女。按说这样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肯定是更钟情风流潇洒的饱学之士的。可哪知这位大小姐却偏偏爱上了一名武将。
其实美女爱英雄这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