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kushuxs.net
七十年代末,张北市。
吃过了晚饭,张立新逛游出了家门,来到了街上。这个时候,路灯已经亮起来了,路灯下已经有了两圈打扑克的人,而站在旁边看眼儿(胶东话,看热闹)的也有了不少了。张立新很自然地凑在了群哥那堆人那里看眼儿了,因为群哥算是张立新的师傅吧,练套子(拳击)的师傅。
这里是铁一村,张北市著名的铁路宿舍,这条街就是著名的台柳路,是市区的台东通向较大乡镇柳河镇的公路,而这个铁一村路段的台柳路是有路灯的,因为这是铁路宿舍。而这个路段的台柳路北面是铁路宿舍,而路南就是吴家村了。这个吴家村的人大部分都农转非了,因为地都成了铁一村和铁路东货场了。
因为有路灯的缘故,春、夏、秋季节,到了晚上的时候,街边的人都会三三两两出来的,在路灯下打牌的、看眼儿的、拉呱儿的、发呆的。
张立新刚看了几把牌,看群哥等人先后脸上被贴上纸了,大家嘻嘻哈哈着。
“立新,立新”,张立新听到旁边熟悉的声音叫了,回头看去,是大波哭丧着脸站在旁边叫他。
大波,周新波,张立新17中的好哥们。张立新、周新波、王勤华、赵汉城是张北市17中的高二同班同学,而这四人关系最好,经常在一起“作业(捣蛋)”,而被班主任称为“四大恶”,当然他们自己是命名为“17中四友”。四人中,以张立新为首,几个人确实是够涨点(烧包、牛气)的,在校内是没有谁敢招惹的。
而17中,招生范围就包含吴家村、铁一村什么的。虽然张立新是铁路子女,可是铁中有点远,17中近,于是就上了17中就读了。于是就与东广场(不是东货场)的周新波、吴家村的王勤华、小村庄的赵汉城认识了,并因为莫名的缘分,成为了好哥们了。这四个人,脾气秉性是不一样的,张立新有聪明的脑袋瓜子,貌似继承了在铁中教书的老爸的基因,学习成绩还不错,尤其绘画、历史很好,而他的身体很浑实,并且跟着街南的群哥练套子(拳击),身手不凡,单挑方面绝对是17中的头一份。他最著名的一战就发生在高二上学期,那个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他与王勤华两个人,跑到了506厂子弟中学,与506子弟中学著名的小么哥打了一架。
当时正是晚自习刚上的时候,校园里已经安静了,而张立新与小么哥很自然地都脱去了上衣,在双杠旁边开始了角逐。高手单挑,并不激烈,所谓要想打人,先会挨打。两个人都是小心翼翼,出拳并不多,但是绝对是紧张异常,二人都是精神高度紧张,丝毫不敢有一点松弛,都在昏黄的灯光下寻找着对方稍纵即逝的破绽,好给予决定性的一击。可是遗憾的是,二人竟然最终以平局结束了,因为巡查的老师恰巧来了,喝住了争斗。因为老爸是老师,张立新对老师是很尊重的,一言不发,拿着衣服和周新波就走了。而小么哥也是很快就跑了,打架不是好事儿,别看出拳不多,可是刚才那个高度紧张的状况,身体消耗绝对是非常大的,老师来了,也是一个解脱了啊。这一架,虽然是因为意外情况未分胜负,可是一下子将张立新的大名炒起来了,因为小么哥从初中开始就以调皮捣蛋敢打架、能打架而出名了,而张立新竟然敢于单枪匹马去挑战,而且战成了平手,事后小么哥也没有敢吹嘘什么,这就证明了张立新的实力了。这就是张立新的一战成名。而出名也有后果,那就是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张立新的父母就限制张立新晚上出去了,甚至不让他去上晚自习了,于是张立新晚上只能在家里待着了。
周新波,白白净净的,身材高大,比较魁梧,可是性格却是四友里面最面的、最蔫的。交朋友并不是说非得意气相投,这四友就是如此,性格各异,有聪明伶俐的张立新,有憨厚朴实的赵汉城,有脾气火爆的王勤华,也有这位蔫不拉及的周新波,不管如何,这四位就是对眼儿了,而且成为了一直交往到老的好哥们了。
“什么事儿?怎么这个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shu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