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龙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要干这么干,就被说认识我,免得我也受牵连。
然后陈云龙扔给了张哲宁一句话,“你们先消停会儿,这事儿我帮你们领进门,三天之后,等我的电话。”
每一个建筑行业里稍微大一点的老板,都会有自己的信息渠道来源,拼的就是谁的信息更快,谁的信息更加准确。
至于后边用多少家公司,以什么样的价格去围标。只是个必要但是并不充分的条件,在准确的信息面前,什么都是白搭。
陈云龙在整个蜀川的建筑界,算不上手眼通天的大枭级人物,但也算是个有脸面的人,他不遗余力的帮助这俩小小兄弟。当然大部分是心存私心,花那么大代价投资在这俩年轻人身上,总要去拼一把回报吧,没准这俩小兄弟真是人中龙凤,日后一飞冲天,他陈云龙到时候也能沾沾光嘛。
于是陈云龙废了大心思,又多欠了几个人情,就像是自己投标一样,帮忙弄到了一条极其重要的信息。
一个月之后,东门有个城市改造的市政工程要挂网,造价不是很大,一千五百多万,但油水特别肥,一个工程干下来,只要没什么意外的话,利润至少五百万以上,而且工期短,施工难度小。是一块绝佳的大肥肉。
陈云龙把这条信息交给张哲宁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能做的就只能做到这儿了,剩下的事儿,还得靠你们自己,这一行水太深,万事小心,且不可贪功冒进!”
一路上用命去一点点拼来今天这点微小成就的张哲宁,心里其实对陈云龙这番话的后两句并不赞同。
小心驶得万年船这种道理,只局限用于已经功成名就的上位者身上。
像他这种一无背景二无靠山的草民,除了一条命可以拿去拼以外,其它的什么资本也没有,小心翼翼,只能让市井草民安于现状止步于前,要想往上爬,还得去不可理喻的闯几回龙潭虎穴。
通过陈云龙的准确信息,张哲宁提前拿到了还没公开的招标文件,并扔给方一鸣细细研读,把里边设的条款逐一勾画出来。
然后就提前去把那些符合条款规定公司的建筑资质全部提前收购。
幸运的是这个工程造价虽然不大,但条件算得上是苛刻,所以整个蜀都也就只有七八十家建筑公司满足,张哲宁和方一鸣不计成本,一口气全部给收购了。
万事俱备,只等着那阵能够带来荣华富贵的东风。
陈云龙的确厉害。这条信息他竟然是第一个搞到的,因为张哲宁等人在大肆扫荡所有符合条件的建筑公司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人前来插手或者干涉。
离项目挂网还有十五天,开始陆陆续续有人从各种渠道打探到了这条信息,只不过他么输了先手,晚了一步,所有符合条件的建筑企业资质早就被人收购了。
一部分人选择观望,一部分人选择放弃,还有少数一部分人,选择继续努力。
他们很轻易的就打听到幕后主使,然后找到方一鸣谈事儿,希望方一鸣能够让出这次机会,他们愿意以双倍的价格把那些公司的资质全部收购。
其实收购一家公司资质进行一次投标活动的价格并不高,像这种要求的工程资质,三到六千块足矣。
方一鸣当然不愿意,请那些人喝酒吃菜,但肯定不能松口。
于是又有一部分人放弃,剩下寥寥无几的几个人,有些胆大的利诱不成开始威逼,无果之后,竟然有个冒失鬼真动了手。
它先是威胁公司名义上的总经理方一鸣,“实话跟你说吧,这个工程我志在必得,那片儿的黑白两道我都吃得开,我敢保证你这个工程施工过程一定不会顺畅。”
方一鸣笑了笑,“不顺畅就不顺畅呗,到时候再说吧。”
那人又道,“你们刚出来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