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府里夫人连连埋怨他不该把那些宝物退走。苟安道:“你真是短见!他是来求我打仗的,却说那玄黄能避兵疫,那打仗还打个屁!那玉鸡,说是王者以孝理天下则见,可咱们国王鼓励的是赚钱赚钱再赚钱,所以也是扯淡!那仁者壁,要爱人,咱们国王一听见爱人就笑,谁不爱人呢,但分是谁。无聊!还有那玉斗,说是什么五谷丰,咱吃的是肉,要它干啥?西王母白环,西王母本人都在帮周穆王,胳膊还拧得过大腿去?还有那玉珠叫黄河清,我们要的就是浑水摸鱼,水清了,到哪去找鱼去?还有那皇后采桑钩,要是把它送给妹子,妹子细皮嫩肉的,在家连针线活都没碰过,让她去采桑,笑话,不是找抽?还有其他的,咱家里有的是,不稀罕!”
使者丧气地走出苟府,在大街上溜达,想打听些其他的门路。走着走着,忽然见离苟府不远,有家古董店,到了晚上还不关门,悬挂着明亮的红灯笼,人来人往的,煞是热闹。他感到很奇怪,就走去一旁观看。见那去的人,手里都拎着金银珠宝,出来的人,都抱着一件大红的礼品盒。好像很正常。可是、、、
使者于是决定进去看看,他抱着礼品盒,走进了古董店。
古董店装饰的很是华丽宽大,四五个保镖模样的,在店里静静地站立一旁。可是,店里却一件古董也没有摆放,却像当铺,高高的柜台,里面站着一个高高瘦瘦的人,大概是管事的,不停地对客人说着什么。一个伙计,不停地收银子,另一个伙计,不停地从柜台里的货架上拿出礼品盒。那些拿到礼品盒的客人,拿到礼品盒后,连看一眼也不看,就拿着字画匆匆而去。
有一个穿着黑袍子,带着狗皮帽的中年人,见使者进来,就迎上去笑着道:“客官是要买古董呀?”
使者道:“我看看,看看。”
那中年人道:“看样子客官是初入京城吧?”
使者道:“是的。”
那中年人道:“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呢!你有什么事要帮忙吗,比方说弄个官当当?”
使者一愣,然后又笑着道:“正是有事相商。”
那中年人道:“好,且到雅间详谈。”
于是他们一起来到后面的雅间,坐下。那中年人道:“客官有什么事要办?”
使者还是有些狐疑,道:“但不知能不能办成?”
那中年人道:“客官放心,这五福临门古董店,可是京城里的金子招牌,本是丞相所开,你不知道吗?”
使者听了,想起自己事先所了解的一些消息,果真如此。于是他说明了来意。
那中年人听了,思索了一下,道:“这件事,大概要十万两黄金。如果有宝物的话也可以折价为黄金。”
使者听了,道:“好,你且看看我身上这些宝物值不值得?”
他自礼品盒中取出玉印,中年人看了一眼道:“一万两。”
他又取出雷公石,中年人又看了一眼,“三千两。”
使者又取出红虾珠,中年人看了,道“五千两。”
使者又取出玉玦,中年人拿在手中,道:“质地很纯,上好的群玉山玉。”
使者又取出皇后采桑钩,中年人见了,激动地捧在手中,翻来覆去地仔细端详:“是的,是嫘祖的采桑钩,这个,值三万两。”
使者再取出西王母白玉双环,中年人见了,髙兴得双手捧在手中,是的,是的,这就是当年西王母赠给舜帝的那白玉双环,一个大圈,套个小圈,也是群玉山玉,质地纯净,洁白无瑕,宝光盈盈,如月初生。这个值六万两。你知道吗,女英和娥皇见了西王母赠白玉双环,怕舜帝变心,就做了一首《圈儿词》呢!舜帝听了,果然没有变心。”
使者惊奇道:“那倒没有听过,愿闻其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