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客入侵,这三位教主法力高强,也可以抵挡一番,算得上强有力的屏障了。不过如何分发,玉皇大帝也很为难,三位教主都闭口不言。后来还是王母娘娘出主意,决定民主投票解决。结果这次天宫分住房的投票结果,元始天尊第一,自然高居最高天,他灵宝天尊票数第二,就分到了禹余天上清境;太上老君最惨,他只得了寥寥几票。太上老君气得发晕,左思右想,于是收回了分身广成子和赤精子,又让自己身边唯一的弟子玄都大法师下凡,降生为尹喜,准备把他派到西方教做卧底。他自己也跑到凡间化身为古先生,准备在人间再扩充自己的力量。所以这样的居房分配也对,太上老君老是下凡,也该住得离地面近一些。经过开天辟地之后,又经封神之役,元始天尊也累了,不想再惹红尘。老下凡对自身的功力要有所损害,毕竟老是要经过古神所布置在天地之间的罡风。那是过去颛顼为天帝时让天神重和黎专为防止凡人上天和神仙下凡布下的。后来的天帝黄帝和玉皇大帝也不断地派神仙在为那罡风补充着能量。所以时时被红尘沾染的太上老君,实力自然比不上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
说到太上老君化身古先生,还有一些好笑。周文王时,太上老君曾为文邑先生,担任柱下史。这柱下史,就是后来的御史,当然,太上老君是具有兼职性质的,他还主管着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那是因为周文王太节俭了,想省下一个人的工资。不过太上老君就辛苦多了,常常自早晨忙到晚上上床睡觉。周武王时太上老君仍为柱下史。号经成子,授道周公(此周公就是姬旦,即姬公旦,不是那个周乾)可惜此周公性格古板,学会的是礼义廉耻,爱好的是经世致用的学问,却没一点仙风道骨。此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时,他勤力辅佐武王,做了很多事。比如纣王灭亡后,怎样处置殷商遗民呢?周武王首先问太公望——姜尚。太公说:“爱屋及乌。反之,,,”他的意思是,斩草除根。周武王又找召公来问。召公道:“有罪者杀,无罪者留。”武王想了想道:“看老四说什么。”周公道:“让他们还在原来的住处安居乐业,选他们中有仁德的人使用。”武王大为赞赏。
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当国。他还建成周洛邑,作为东都。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大封周姓诸侯。
周公被诽谤要夺取周成王的王权时,他真可谓惶惶不可终日。武王死后,管叔和他的几个弟弟就在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将会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对太公、石公说:“我不摄政,我无颜面对先王。”周公避居在东方两年,然后造谣的人自己却**了。他的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与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相互勾结,举兵反叛。于是,周公与召公,齐太公姜子牙一起出师平定了叛乱,并将国土扩展到东海边。后来,周公写了一首诗送给成王,名为《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成王见了,笑了笑,没有夸奖周公,也没有责备周公。但内心还是猜忌周公的,也没有让周公还朝**。
到了秋天,庄稼成熟了,还没来得及收获,天空出现了雷电大风,庄稼倒伏了,大树被拔起,老百姓很害怕。这时经成子进谏于周成王和大夫们道:“是不是有什么疏漏的,看看先王遗留的那些书信有什么教导没有?”
周成王穿好礼服,恭敬地打开那藏遗书的用金带束着的匣子,于是发现了周公要以自身替有病的武王去死的祝辞。
成王拿着策书痛哭流涕,并亲自迎接周公回朝摄政。也怪,那倒伏的庄稼又全部立起来。这一年的年成是个大丰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