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82章·拾畔镇的春天(2/3)

   每一次回家,苏青岑对于街上发生的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她都不多加评判,那是一些价值观和人生观与自己有很大区别的人,他们可能因为庄家没有好收成而不得不摆地摊赚钱,他们可能因为给儿子凑不齐结婚彩礼而贱卖一些家里囤的粮食,更可能因为身为外乡人,来拾畔镇一无土地,而无房屋,而艰难经营着小本生意。

    因为生活的不易,因为一些家庭历史原因,他们变得不那么开通,变得有些偏激,变得视野小的就只看到今天,而看不到未来。

    但是,这只是一小部分,拾畔镇更多的是勤劳朴实,任劳任怨的老人家,一辈子勤勤恳恳,将帮助子女都成家立业之后,安心的种着地,虽然每年种的地到丰收的时候,卖不了多少钱。

    拾畔镇还有更多的年轻人,因为家乡的贫瘠,去到市里或者外地打工,为的便是可以有更多的出人头地的机会。

    但是,在社会上打拼,哪里就有那么容易?

    一个外乡人,没有什么人脉,没有什么资金,没有什么学识,常常都是打着一些重苦力,即便有些人是在办公室上班的也都是拿着仅仅可以温饱的工资。

    拾畔镇的教育资源,是最为让人心酸的。

    每次路过曾经读过的小学和初中时,老旧的房屋,年迈的返聘教师(请不到适龄的教育工作者),破旧的教育器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落后时代的状态。

    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或者本科师范类毕业的大学生,很少有人愿意来拾畔镇教授这里的孩子知识,因为环境,因为待遇,因为这里的“风土人情”。

    拾畔镇处处透露着“没有前途”这四个字,是啊,苏青岑也是没有勇气呆在这里的,又怎么会怪怨到别人身上?

    难道拾畔镇就没有资产过亿、实力雄厚的人家吗?有!怎么会没有!即便是穷竭如拾畔镇,也有富贵如锦的人家。

    距离拾畔镇后面几公里的地方,被拾畔镇里,有权有势的几户人家承包了,这些大户,十几年来一直靠开采片石为生,并发家致富,过上了富豪一般的生活,而留给拾畔镇村民的,是什么呢?是粉尘极大的生活,是乌烟瘴气的生活,是贫穷之上又添环境污染的生活。

    拾畔镇的片石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各大开发新区,输送给各个有前途的繁华的城市建设中去,而拾畔镇却是无人问津,因为它偏远,因为它发展局限,因为它没有“钱途”。

    当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物价日益渐涨的时候,拾畔镇的村民有理由不慌张吗?

    国家政府部门一再的呼吁和提倡,教育为先,可是拾畔镇谈何教育?

    那么,自然当拆迁这等好事落在这么落后穷竭的拾畔镇时,那几位村民代表的漫天要价便有源头了。

    他们没有技术,没有知识,没有来钱的地方,最后连种庄稼的土地都没有,他们一定会抓住这次拆迁的机会的,苏青岑一早便预料的到。

    拾畔镇的几位村民代表是漫天要价吗?不!不是!

    明明那个价格是在一些开发地段出现过的,也是开发商和政府承诺过的,怎么到了拾畔镇就是漫天要价了呢?你还猜不出来吗?拾畔镇是没有钱途的呀!或者说是钱途很少的呀!别的地段给到那么高的价格是因为人家在市中心呀!拾畔镇只是城市边缘呀!

    拾畔镇怎么跟别人比!所以,拾畔镇出去的人就注定只是打工仔,只是苦力,只是家徒四壁的穷人,而生来就在教育资源优良的人,就是社会精英,就是比拾畔镇的人有身家,有能力。

    所以,一切的事情,皆有源头。

    而那些靠贩卖拾畔镇片石的那几户人家,成为人人羡慕的富豪之后,去哪里了呢?你还猜不出来吗?当然是去了教育资源好,生活水平好,空气质量好的地段生活。

    被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