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牙,元婴突然从肉身中“嗖”的一声脱出,往下方的一座巨大城池投去。而他的肉身则依然速度未变,迅速的划破长空,向远方飞去。
后面紧追的游姓老者等三人追了这么远,也有了些疲态,一时疏忽竟未留意到方姓老者的金蝉脱壳之计,依然紧紧追着那空壳肉身越过下方的城池紧紧追去……。
一年半后,极西之地的沙漠上空,一个面色阴沉的中年修士正御剑当空而行。这中年修士名叫“夜袅”,因在门中与元婴期的长辈有了些磨擦,就被宗门的执事长老发配到东方数千里的李国都城执行一项极为困难的搜寻任务。据宗门执事长老交于他的任务玉简中所述,似乎是要他在李国境内搜寻一双黑色手套,但这手套有何异处,流落何方,玉简中却半点交待都无。最令夜袅郁闷的还是这项搜寻任务的期限长达百年!他心里暗想,除非还有哪个倒霉蛋像自己一样犯浑去惹恼了元婴长辈,恐怕自己未来的百年时光就要荒废在李国这个半点灵气都无,却俗气弥漫的李国都城里面了。
夜袅花了数月时间才不紧不慢的赶到李国都城,与此前就已经被安排了同样任务的一位同门师弟办了交接,看着这位师弟欢天喜地的移交了任务返回宗门,而自己却要留在这满是铜臭味道的李国皇宫中忍受世俗皇帝的供奉,夜袅就忍不住腹中翻滚,恶心得想吐!
李国皇帝的感受却与夜袅截然相反,之前供奉的仙师虽然不足两年即行匆匆离去,但推荐给自己的这位同门修行的仙师似乎法力更加高强,虽然不太好相处,但他心中却更为踏实。身为世俗界的皇帝,自然明白“恃才傲物”的道理。这位夜袅仙师比前面那位更加孤傲不群,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夜袅仙师的法力更加高强。
近两年,他那已经成年的七个皇子峥嵘渐露,除了已经立为太子的李敢整日游手好闲不理正事外,其余七子已经各自积累了一些文武功勋,也被他分封为“赤橙黄绿青蓝紫”诸王。其中赤王李纪功勋最高,不但组建编练了一支新军,而且率领这支新军在国内剿灭了多处反乱,在朝中百官的评价也非常好,这让皇帝李耀感到了一些压力,为了保住长子李敢的太子之位,他已经有了让李敢拜宫中供奉的仙师为师的想法。但之前宫中三位供奉的仙师谁高谁低,还让他有些犹豫不决,现在孤傲的夜袅出现后,让他心中终于有了定见。
皇帝李耀刻意安排太子李敢与夜袅多了一些接触,又密使李敢大肆搜罗一些奇珍异宝和灵药仙草送给夜袅,终于在五年的软磨硬泡后,终于使得夜袅十分勉强的收下太子李敢为记名弟子,去了他心头一桩心事。
李敢自从拜了夜袅为师,便一改往日游手好闲的故态,令太子府上下人等,尽皆束发成髻,还让自己的幼子李学也跟着自己修道,连从夜袅处煞费苦心求来的仙符也分了一张给李学。
李学在众皇孙中年纪最大,较之赤王等诸王的儿女都要年长一些,年少时就时常学他父亲游手好闲、调戏宫女、胡作非为。现在年已十二,又得了父亲赠予的仙符护身,更是在皇城内外横行无忌。一日在大街上调戏民女被赤王撞见,不满赤王的训斥,竟然拿出仙符与赤王的亲卫当街对抗,硬是顶撞得深孚民望的赤王下不了台。李敢事后得知,不但没有责罚李学,反而大加奖赏,让皇城诸王都暗叹太子之位所传非人。朝中百官得知后,也颇为不忿,赤王闻知此事,气得一连数日不愿上朝,然而皇帝李耀、太子李敢,甚至皇孙李学却完全无视诸王群臣的愤怒,依然故我。
又过了七年,李学年已十九,但因经书史集依然不能学成一二,就还赖在宗学中厮混,与几个臭味相投的皇孙搅在一起,偶尔在外面玩累了也会回到宗学府中补上一些瞌睡,也算是混了一些课时以便顾全一些皇长孙的颜面。
这一日,李学带着几个少年回到宗学,正欲踏进宗学府中的学堂时,听到学堂中一个清朗的少年声音在学堂中响起“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我认为,若身为人子,不能替父分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