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丹尼尔面前,都有敬畏。他和那些以技术发家的富翁并不相同,尽管投资的领域也是前沿技术领域,但他是作为一个成就卓越的投资者出现的——就像沃伦.巴菲特一样。
因为有些生疏,丹尼尔拖累了彩排进步——不过没有人会朝他飙狠话。
……
“嘿,阿曼达,你需要把昨天遗留的手工完成,明天你就要交了。”
纽约的一位主妇,看着窜到电视前面的女儿,不满地提醒到。
“我知道,妈妈,别担心。我可以拆掉还没完成的那部分,然后交上去。”
阿曼达头也不回,飞快地调换着频道。
“你想要看什么?明天再看不行么?”
“哦不,歌舞青春杯今天就要大决赛了,而且,丹尼尔.桑德勒会参加,知道么?丹尼尔.桑德勒。”
“《歌舞青春》,那不是你周末要看的电影么?”
“是的,但上次我们一起看的跳舞比赛,迈克尔.杰克逊参加的那个,就叫歌舞青春杯。”
显然,这位妈妈不属于那些抵制迈克尔的人,她还记得自己年轻的时候,从迈克尔的音乐里得到的开心和快乐。
“他们之间有关系么?”
妈妈显然不太了解好莱坞,她11岁的女儿看上去要更加在行一点,而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不耻下问”。
“唔,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丹尼尔.桑德勒,电影是他的公司,DD影业投资的,而节目则是米高梅参与制作的,那也是他的公司。举办歌舞青春杯最初好像是为了宣传电影。不过节目本身就很好看,对么?”
“是的,所以,你就被吸引到电影院去了,他们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在洛杉矶本地,在芝加哥,在西雅图……很多的美国家庭都在上演类似的一幕,大家聚在电视前观看歌舞青春杯的决赛,然后约定明天或者周六日去电影院观看电影——他们大多有一个年轻的家庭成员。
……
“收视人数剧增至2100万,在18-49岁的关键人群中,更是比上期有了近44%的跃升。你很难这么做:除了终极决赛的因素之外,没有丹尼尔.桑德勒的影响——这一数字只略逊于此前福克斯的《美国偶像》,胜过了今年以来,其它所有的同类节目。我想这一数字公布之后,可能丹尼尔又需要开始自己的拒绝之旅了,在过去数年内,他拒绝了无数次各种电视节目的邀约,近两年来,邀约有所减少——因为大家都知道拿不到他的行程。不过现在,我相信,即便希望很渺茫,大家也不会放弃了。一个人就能顶的上一个王牌脱口秀节目的收视人群,这种嘉宾,无论如何都应该请到,不是么?也许,我该向主编提个建议,邀请丹尼尔做一个专访——我相信,这对于《娱乐周刊》的销量大有好处。”
《娱乐周刊》聚焦了尼尔森发布的收视数据,尽管在歌舞青春杯突破1000万收视人群时,各大媒体也对它进行了一轮狂轰乱炸,这个起初不太起眼,被认为只是《歌舞青春》宣传行动一部分的节目,用越来越好的收视表现,打破了所有人的设想的。甚至迈克尔那一期,收视率再次创纪录地抵达1600万的高位,随后有所下落。但最后一期,2100万的数字,却让它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娱乐周刊》将成功归因于丹尼尔.桑德勒,但《银幕》杂志提出了另外一种看法。
作为一家电影类专业媒体,它不应该去关注一个电视选秀节目,不过在歌舞青春杯的特例上,《银幕》并不存在障碍。
“今天米高梅重组后的第二部作品《歌舞青春》即将上映,一周前,它的第一部作品《坏老师》已经上映,并且出人意料地拿下一个单周票房冠军,打败了第三周的《赛车总动员》和同样第一周的《人生遥控器》,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