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也都有出席。
主持人是中国电影频道的花旦金纬。
在近1000名听众的面前,介绍了台上这些电影大腕之后,谈话正式开始。
冯晓刚的发言可能代表了大部分中国导演的意见。
“早些年我拍的片子,结果外国人看后却直呼看不懂。李桉也拍片子,而且比我的片子深奥得多,但外国人却也争先恐后地说看得懂。那么这些都是什么原因?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的电影没有处在一个强势的地位,李桉的电影能被肯定,原因之一肯定是因为他处在一个强势的地位,有话语权。我们必须要承认,中国电影还没有强势到让别人争先恐后地要看懂它,正因为这样,所以外国人才可以很轻松地以看不懂来敷衍你应付你。”
将华语电影的失意归咎于整个电影产业的弱势,尽管他对李桉大肆追捧,但李桉却并不同意。
他认为,《断背山》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的同性题材有足够多的受众,而是这个故事里表达的爱,是所有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共有的,因此大家都能够理解。中国电影最重要的,并不是努力去获得奥斯卡的认可,而是发掘出面向全人类的特质,以及学会如何去表达它,在此之外,努力地学习好莱坞的成熟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因为无畏的民族自尊心,而放弃学习的谦虚。
克里斯.李赞同李桉的看法,但他在发言之后,半是调侃,半是认真地提到了丹尼尔。
“丹尼尔的名字在好莱坞差不多等同于传奇,他对市场、对观众的敏感,他在表演上的天赋和演技,都是好莱坞最顶级的,在美国,他的一场演讲常常被开到百万美元的价格,远比前总统要来的更贵。所以,今天我觉得一定要让丹尼尔多说一些,大家会感觉自己赚到很多。”
不论接下来是不是丹尼尔的发言顺序,金纬肯定都是让丹尼尔说话了。
“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国家,很难说去把握市场、把握观众。因为它太大,而且太复杂,文明悠久,民族众多,这和美国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我是一半赞同李桉导演的看法,还有一半不太赞同。赞同的是,在技术上、在管理上,好莱坞确实比中国要走的更前一点,有一些是值得中国电影学习和借鉴的……另一半为什么不赞同,我认为中国电影人在考虑如何发掘面向全人类的表达方式之前,应该先考虑面对中国人的表达方式。这在美国也是一样的,好莱坞最初依靠的也是北美市场,然后自然而然地推进到全球。而中国尤其不同,你们的国家拥有13亿人,这是个让人望而生畏的数字,是美国的四倍之多。那为什么中国的年度电影票房远远不如美国呢?一方面当然消费能力有差距,另一方面我认识是对市场的发掘不够,没有做出足够多的,让观众想要去电影院观看的电影——美国是供过于求,竞争激励。中国的竞争也很激烈,但实际上是供不应求的,中国的观众希望看到更多好的作品,并不是选择太多,而是选择太少。供需双方在这里有一个矛盾,我觉得,这一点是需要中国电影从业者深思的。”
除此之外,丹尼尔毫不避讳地表达了DD影业的中国战略。
“我们会也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全面地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当然是争取将我们在北美制作的电影以符合中国政策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第二方面则是进入中美合拍片的领域,和优秀的中国电影制片公司一起合作,我们来提供更好的管理,更好的技术,中国公司则提供本土的创意和故事,一起来创造好的作品。第三方面,我们也会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合作方目前还不确定,我们也会以这家公司的名义来独立开发中国影片。第四个方面,DD影业也会更多的来和各大公司合作,推介在世界其他市场推介华语电影。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确实是最大的票房市场,但并不是唯一的,华语电影在中国文化圈内的发展在现阶段更有潜力一点,比如东亚、东南亚地区。除此之外,欧洲和非洲地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