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都能忍得住,而且这其中并不存在一个协商机制。他们没有开个高层会议,商量共进退,也没有请中间人,彼此协调,而是心知肚明的统一了步调。
这就是好莱坞的天花板!
任何人试图冲破这七家公司组成的压力网络,就会受到这种待遇。
所以,这并不是迪士尼随意而为,也不是丹尼尔天生犯冲。
这在丹尼尔约见斯塔西之前,他就已经在和库萨等人的讨论中,弄清楚了这一切。
“你不可能冲破这一阻碍。”
这不是个问句,也不是在讨论,而是库萨告诉他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
在好莱坞,目前没有人能够冲破七大的这个困局,除非真的在数年之后,F2F和MB都取得巨大成功,他拿着大笔的美金直接把这些制度、规则都破坏的一干二净,这个天花板才可能短暂消失。
丹尼尔非常实际。
他明白有些事情,仅靠冲动是解决不了的,重要的是,他还有太多的时间、太大的优势,可以慢慢地和这些巨头们玩。与其在羽翼未丰的时候,撞个头破血流,不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即便如此,在库萨试图联系罗伯特的时候,丹尼尔还是很坚决地拦住了他。
“冲不破这个规则,不代表我就要认输,至少,在我有能力赢之前,要维持一个不胜不败。”
所以,他还是按照既定的行程来见了环球影业的CEO斯塔西.施耐德,甚至没有做任何的遮掩,似乎想要让全好莱坞都知道自己的行程。
消息当然很快就传到了那些应该知道的人的耳朵里,比如七大其他的CEO,以及汤姆.汉克斯、茱莉亚.罗伯茨、汤姆.克鲁斯、威尔.史密斯、斯皮尔伯格等等,这些都是能够在单片拿下2000万的演员、导演,俗称的广义2000万俱乐部成员。
汤姆和丽塔夫妇,最近一直在关注丹尼尔的事情。
在《洛杉矶时报》那篇报道出来之后,他就能够确定,是迪士尼方面在玩把戏了,《阿甘正传》之后的汤姆.汉克斯也有此待遇,不过两人不同的是,丹尼尔身上的“从不失手”的光环太亮了,以至于好莱坞这些大制片厂,根本不愿意用对付他的方法来对付丹尼尔。
要知道1994年《阿甘正传》之后,他一直到《拯救大兵瑞恩》才算是拿到一部好戏,即便如此,他在《瑞恩》里的表现余地,也并没有那么大,经历了《费城故事》和《阿甘正传》之后,他的巅峰期已经过了,即便是再有一些机会,他也很难再获得原来的商业价值。
制片厂以减少他的产量的方式,来缓解他从《阿甘正传》中获得了恐怖影响力,连续两年拿下奥斯卡影帝、金球奖影帝,此外,还有一个柏林影帝,加上无数的前哨奖,以及数量可观的影迷人数,这一切因素凝聚的影响力,都在三四年的蹉跎里被消磨一空。
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甚至李奥纳多,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崛起,以填补高商业价值男星的空缺。
可是他们对丹尼尔这么做。
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他们没法放弃丹尼尔减产带来的损失,环球影业的《谍影重重》系列,现在还有《加勒比海盗》系列,这些系列商业大片,几乎能够改变一家公司数年的营收利润,根本不是环球或者迪士尼可以放弃的。除此之外,破亿、破两亿如砍瓜切菜一样容易的丹尼尔,也很难让其它的制片商割舍。
北美一年只有多少部能过亿的,七大的本部、狮门、米拉麦克斯、新线、试金石这些大大小小的制片厂一分,每家公司能拿到的根本就没多少。可这短短三年内,丹尼尔就占掉了其中的十部,里面还包括4亿级别的《希腊婚礼》,3亿级别的《魔戒三部曲》的前两部和《加勒比海盗》。
谁能放弃这么巨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