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容忍这样的行为。”
麦凯恩在接受采访时是这么说的。
不过特别有意思的是,他的太太辛蒂确实在1994年去过卢旺达,但并非如他所说,在“屠杀最严重”的时候,而是在屠杀平息之后。这简直是送靶子来给丹尼尔,明天的报纸上,这位共和党内的重量级人物就要享受一下被打脸的快感了,而丹尼尔对《卢旺达饭店》的票房预期也推高了不少——麦凯恩的知名度可比大部分的好莱坞明星来的厉害,而且反对者众多。
对于哈维的调笑,丹尼尔不打算隐瞒自己的动作。
“明天,参议员先生可能心情不会太好,我之所以不那么受欢迎,大概就是因为总是锱铢必较,有仇必报。这真是个不好的习惯。”
“丹尼尔,我有时候真羡慕你,库萨和特里弗,都这么能干。他试图从韦恩斯坦的人脉网络下建立自己的关系,这种尝试让人觉得了不起。”
被当面揭穿打算,丹尼尔一点没觉得不好意思。
这一次金球奖上的黑手们决定认负,特里弗得以介入韦恩斯坦兄弟、斯科特.鲁丁和亚历山大.佩恩这些老手们的关系网络——尽管没有人会对他彻底敞开心扉,但有了一个线头,就足以让财大气粗的特里弗开拓出自己的人脉系统了。
从这一次之后,好莱坞的黑手就多了一只,奥斯卡的评委们也有了一条新财路。
至于哈维发现了这一点,谁在意呢?
手里的筹码越多,就越不需要在意别人的态度,强弱之势,贫富之分,都是越来越严重的。
“我最近在考虑给他们加工资,所以,哈维你是赞成这一点的?”丹尼尔淡然地从游走在派对上的男侍应手里换了一杯香槟,“我最近想要扩大DD影业规模,说真的,哈维,如果你跟鲍勃在迪士尼待得不舒服,可以考虑来我这里,待遇绝对优厚。”
即便是在好莱坞纵横多年的哈维,听到丹尼尔如此轻描淡写地挖墙脚,也不由迟缓了几秒才反应过来。
然后他的笑声就惊动了好大一片地方,丹尼尔站在边上,则配合着露出比平常更大的笑容来。
似乎他们真的开了一个非常有笑果的笑话。
“你准备给DD影业投多少钱?1000万?5000万?我跟鲍勃的价码可不止这么点,要知道十年前,迪士尼收购米拉麦克斯的时候也花了8000万以上。”
“2亿!”
“什么?”
丹尼尔开怀一笑,“我将注资2亿进入DD影业丹尼尔投资部,用以收购有拍摄价值的IP,包括畅销书、电视剧等等,同时也会进一步扩充DD影业的规模和人员组成,我们希望有自己的导演、编剧和摄影师等等。哈维,这点钱用来买米拉麦克斯当然不够,但是我觉得即便是米拉麦克斯,现在也不会有2亿现金在等待被花出去。你们和迪克之间的矛盾,在好莱坞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我认为你们的胜算实在不高。”
虽然在《芝加哥》票房口碑双赢的大好局面遮掩下,看似迪士尼和韦恩斯坦兄弟之间还是合作无间。但双方之间的裂痕已经大到无法弥补,甚至《芝加哥》本身就是这一裂痕的组成部分。迪士尼在收购米拉麦克斯的时候,为了平衡本部的态度,约定米拉麦克斯的制作方向是小成本电影,但近年来,随着哈维和鲍勃的不断成功,米拉麦克斯已经不满足于做小投资了,他们希望靠近主流电影业,做一些6000万以上的大项目,而且,随着特效技术的兴起、宣传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制片成本上升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米拉麦克斯不希望错过,就这一点,他们跟迪士尼影业之间有根本矛盾。
双方任何时候都可能一拍两散。
丹尼尔知道,那个时间点在2005年10月,但只要略作推动,任何提前的变化都可能出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