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诗酒互答,把自己装扮成‘天下第一闲人’,实际上却对皇八子、皇十四子争夺皇位恨之入骨。”龚无患问道:“此话怎讲?”龚天瑞说道:“他的手下戴铎密报,称皇十四子礼遇陈万策收买朝廷重臣,胤禛在回复戴铎的书信中妒火中烧的批复里曾说程万策之傍,我辈岂有把屁当香闻之理。”
时遗臣说道:“雍正继位的事我也曾听家师说过,但是和义父说的并不一样,而是说胤禛是康熙遗诏上安排的皇储。”龚天瑞说道:“那遗诏都是被胤禛篡改的。”龚无患问道:“何以见得?”龚天瑞说道:“你想想看,遗诏所署时间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看似康熙逝世那天写的,而雍正却未当天公布,三天后即十六日才公布遗诏,鸿胪寺官只宣读了满文本,这是完全不符合皇室规矩的。按满清皇室规定,皇帝传位必须同时公布满文本和汉文本两份遗诏,以便让满汉群臣人所共知,以证明嗣皇继位的合法。”龚无患说道:“您是说康熙若选定胤禛为自己的接班人,怎么可能只留下满文遗诏而不留汉文本遗诏。同理,若这两份遗诏都在,雍正怎么可能只读满文本而不读汉文本呢。”龚天瑞点头说道:“要知道,当时他的竞争对手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等本就疑心重重,在如此关键时刻,精明过人的雍正怎会为政敌留下这般要命的把柄呢?由此判定,汉文本遗诏根本不是康熙的亲笔,是胤禛自己搞的,不能作为认定胤禛嗣位的可靠证据。”
时遗臣说道:“如果是康熙有意想把皇位传给胤禛,也是合情合理。家师曾说胤禛受到康熙的信任,在自己病重的时候还派他到天坛代行祭天大典,这一点就能说明康熙临终前有意让胤禛继承皇位。如果康熙不想把皇位传给胤禛,那又会是谁呢?”龚天瑞说道:“十四皇子胤禵。”时遗臣摇摇头说道:“我认为胤禵到不想康熙心里的继承人。义父您想想,如果康熙真想传位给他的话,是不会在自己年老生病时,把他派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的。如果说康熙五十七年让胤禵到西北指挥对准噶尔的战斗,是为了让他建功立业,但康熙六十年将立战功的胤禵召回北京述职后,第二年康熙又在自己体弱多病时让他重回前线,这显然表明皇位不是要传给胤禵的。”龚天瑞说道:“即便不是胤禵,那也不可能是胤禛,你想想看,康熙本人对胤禛不看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胤禛的年纪。胤禛年纪太大,已年近四十。宫里的皇子皇孙十几岁甚至几岁早夭者比比皆是,若让胤禛继位,新皇帝已四十多岁意味着可能将不久于人世。”
时遗臣说道:“康熙传位胤禛会不会因为弘历。听闻康熙第一次见到弘历时,觉得弘历天资聪颖、品貌端正,引起康熙的好感。康熙当时就令弘历搬到皇宫中,并亲自指导他读书。康熙到围场打猎或批阅奏章,都要弘历在一旁侍奉。从弘历这一点来看,这也间接说明雍正是正常继位。”龚天瑞说道:“这能证明什么,康熙到了晚年,对哪个皇孙不是疼爱有加。”龚无患说道:“这么想来,倒也不无道理。”龚天瑞说道:“康熙死了之后,北京城九门戒严,亲王和皇子没有雍正的谕旨,任何人不许进入皇宫。就是康熙的儿子,到皇宫里吊唁父亲的资格都受到了限制。”龚无患说道:“他要正大光明的继承皇位,用不着这样子,他父亲正式有遗诏,哪个兄弟可抗拒。”龚天瑞点点头说道:“所以说雍正这样做,说明他有鬼。担任抚远大将军的胤禵知到康熙故去之后,急忙到北京奔丧,快到北京的时候,就向胤禛奏报,胤禛不让他进城,让他到直隶遵化景陵去守着,后来就把胤禵从东陵弄到景山寿皇殿囚禁起来。”
时遗臣问道:“那胤禛又如何篡改的了遗诏?”龚天瑞说道:“那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弑父。据说,康熙病重之时,胤禛为父皇进奉了一碗人参汤,康熙喝罢便魂飞魄散一命呜呼。听说康熙临死时叫声很惨,恐怕就想像当年北宋的‘斧声烛影’。”时遗臣摇摇头说道:“那也不会啊。康熙对医道颇有研究,曾多次说人参宜于南方人,对北方人不合适,所以雍正要做手脚也不会用进参汤这一招。”龚天瑞说道:“雍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