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网刘、冶张、蓑衣樊、踹鼓张、张木匠等。行业涉及农业、渔业用具制造和生活、娱乐用具制造,以及生产生活用具修理等多个方面。
集市或商业。因集成市,依市聚集,以物易物,简单的商品交换,催生了一些集市,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集市一般设立在相对关联紧密的数个村的中心,靠近交通干线,人员聚散和物流便利,也就有了因“集”立名,如小集、单家集、孙集、杜集等。其他与商业有关的还有贩牛崔、三合店、铺上、杨火烧等。
融入自然:以环境特征立名
高青自古水利资源丰富,文明依水而生,村名的自然地理特征明显。
为水滋润的村名。古济水史前即在,金代淤塞后,伪齐皇帝刘豫顺故道开凿小清河,这条河流在高青历史上影响深远。沿古济水或小清河,有关的村名多带有“水”的明显特征,如堤上刘、堤西李、姚套(河套),傅家堤口、堰头、河东、河西、宋套、龙湾套、唐口(河口)等。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道经本地北缘向东入海,这个时代黄患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沿河出现了一些与黄河有关的村名:小开河、海里干、清河、小安定(意为位于黄河两岸,畏惧黄河洪水,期盼安定)、内外(黄河大堤)赵、买浒、上(黄河大堤上)孟等。高青境内多水,其他与水有关的村名比比皆是:元河、河坝李、湾头、马家湾、拐沟陈、钓鱼台、前后海子、大小河沟等。
地理环境造就的村名。与地貌有关的村名有沙疃、沙窝、沙土魏、小圈、八沟李等,反映出了高青县地处黄泛区多沙土地、多水的特点。与地势有关的村名有洼子刘、洼里徐、洼里孙、颜家洼、台子于、台陈、台孙等。高青为典型的平原地貌,地势略有起伏,洼地居多,与生态特点有关的地名有草地、苇园、茅子王等。与临近公路等交通设施有关的有赵路、码头、李官庄、官道魏等。
秀丽风景镶嵌的村名。高青自古生态环境良好,风景优美,这也反映在了村名中。如:桃花赵、龙桑树、杏行、梨行、果子园、柳烟村、柳树高、花孙、榆林、杨柳庄等。
生龙活虎的故事,六畜兴旺的家园。自古人与动物难以割舍,动物之名也就自然成为部分村名的由来,如:老鸦赵、白龙湾、水牛李、龙虎庄、三龙庄、白马陈、业继王(野鸡王)等。本地以旱田居多,在临近黄河(古为大清河)的地方出现以水牛立名的村庄,说明古代这里就有种植水稻的水田存在,此也可以为高青大米种植历史悠久的一个旁证。
以地理位置立名。与方位有关的村名有:东小马家、东李、东董、南北李、里外王、前后营等。与距离有关的村名有:三里庄、五里村、十里铺、务陈(务是十里之意,此处距离高苑县城10华里)等。其他还有魏家堡(城镇之间的驿站)、东西八里庄、道口等。
因规模大小立名。此类村名可分两种情况,一是不同村都以相同姓氏立名,为示区分,以规模大小立名;另一种情况是原以姓氏立名的村,因人口繁衍快,村庄规模相对过大,不利于居民的生产、生活,或因邻里关系不睦,逐步有人从村中搬出,在附近另立新村,于是村名便有了大小之分。如:大小杜家、大小张家、大李夏、小王家、小张家庄、赵路和小赵路等。
文明的光晕:以人文特征立村名
因寺庙和其他古迹立名。作为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一个特定地域,高青县大量村名取自古遗迹遗存,尤其是以佛道两教庙宇和祖祠居多。如:达磨店(达摩殿)、玉皇堂、魏寺、千佛庙、庙子、大圣寺、九圣、三官庙、翟家寺、双庙等。也有其他,如笔者老家高城镇石槽村,原名寨头社,寨头取名自军寨边上的意思,后因村中有宋、明时代遗留的两座石槽而更现名。再如陈庄遗址东邻的唐口。《尔雅》说:“水出前左曰营丘。”唐口之口为河口,位置在陈庄遗址的前左,也即济水转折入口处。另,唐口原名陶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