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要散架了的那种声音。
柴桦蹬起大金鹿是飞快前进,刚才过去的是白色宝马,好认。
终于,在商场街前面算是追上那辆宝马了,其实也根本不用追,人家就是慢悠悠的朝着人民商场来的——一个右拐,进了人民商场的停车场了!而这个右拐,又险些将柴桦的大金鹿给别倒了,弄得柴桦是紧急刹车才总算没有撞上——万幸,大金鹿的刹车也很好!
宝马停下了,车上下来了四个人,而就在这四个人要去的方向上,一个很不长眼的家伙堵住了他们的去路——柴桦——推着古老的大金鹿,横在了这四个人面前。
那四个人一愣,不明就里,都看向了柴桦。
“这是你们扔的吧?”柴桦倚靠着大金鹿,一只手举起了那个夹瘪了的空易拉罐。
“是啊,怎么,你捡着了?那拿着吧,我们不要钱,还要吗?我这里还有一个。”为首的是一个大背头,手里举着一罐可口可乐,看着柴桦,满脸的嘲讽。
我真,柴桦心里这个气啊,竟然有这么嚣张的人啊,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啊。柴桦还是耐着性子说道:“兄弟,咱要讲文明懂礼貌,你在个马路中央乱扔东西,这太不文明了。”
“怎么着,我要扔东西还得你同意啊?我向哪里扔是我的愿意,你,想找事儿?”大背头看起来很不爽了。
“华哥,这是个彪子,快别理他了,别耽误咱的正事儿!”旁边的一个板寸儿催促了。
“靠边,闪开!”旁边的两个光头直接上来了,对柴桦及大金鹿动手动脚了。
柴桦心里这个憋屈啊,急忙护住自己的大金鹿,嚷嚷开了:“道歉,道个歉就行了,做了,就要担当,像个男人一样吧!”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句话在高青县村名确立上有着特殊含义。本地自古有避先人、尤其是祖先名讳的习俗,但却有很多村名直接取自立村第一代先祖的名字。远在元末明初,第一代先民背井离乡、拖家带口、颠沛流离,来到这片战乱遗留的荒地,除茅草、劈荆棘撒下希望的种子,架起茅屋为家人遮风避雨,后来随着子孙繁衍渐成村落,带有明显的“因人成家、因家成村”的规律和特点。例如田镇的李兴耀,木李的张洛吾、张海兰,芦湖的朱泗皇、付光辉、刘念吴,黑里寨的王矮、张福贞、赵济明,青城的王天佑家、张巩田、刘公顺,唐坊的李凤鸣等。这些村名使用的都是迁来本地的首代拓荒者的名字。因年代久远、资料缺乏,这些历史人物的具体情况大多已经难以考证,但借由村名,这些名字流传了下来。这也是本地移民文化的一个特质。高青县自古居民多以农耕为业,围绕农耕需求,衍生出大量手工制造业,从而形成一定数量的“专业村”。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
农副产品加工业。主要有豆腐陈、纸坊、东西纸坊、油郑、粉张家、油坊杨、北油王等。高青土质沙碱性,适合大豆种植,加之水资源丰富,农忙种地,农闲磨豆腐出售,是农民一大收入来源。以大豆榨油,讲求技艺,劳动强度大,但收入高,也是本地古老的职业。在青城民间,有“金条银条不如青城桑条”之说,取桑皮造纸,在青城有悠久的传统,青城桑皮纸与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一样,是山东著名土特产品。
建材业。主要有茹家窑、周家窑等。选择盐碱涝洼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取泥沙烧制砖瓦等建材,供居民和城镇建设所需,也是重要的谋生手段。
生产、生活用品制作及修理业。主要有簸箕张、结网刘、冶张、蓑衣樊、踹鼓张、张木匠等。行业涉及农业、渔业用具制造和生活、娱乐用具制造,以及生产生活用具修理等多个方面。
集市或商业。因集成市,依市聚集,以物易物,简单的商品交换,催生了一些集市,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集市一般设立在相对关联紧密的数个村的中心,靠近交通干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