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辅助防守,当对方质疑到己方观点时,一辩应能说清楚,不要和对方纠缠不休。当本方的辩论开始偏离辩题或是掉进对方的陷阱,一辩要能清醒意识到,及时把辩论拉回轨道。当己方在场上表现开始急躁或是气势被对方压住,通常扭转场上局面的重任落在一辩的身上。
综上所述,这就是一场辩论比赛一辩所需要做的大概的事情,总的要求就是:总结、表达能力强,头脑冷静、场上不会被对手影响自己的思维,风格最好是稳健型的。
而二辩的话,则是在整个团队中起到杠杆的作用,既对一辩稿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又起着加强和巩固作用,同时还要负责场上的防守及协助三辩攻击。
发言阶段,要对一辩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及补充,如果抓到对方一辩陈词漏洞,也可以对其进行攻击。
二辩对辩环节,则留意对方说的每一句话,寻找攻击方向,提问的问题一般是事先准备的,需要事先准备尽可能多的问题,最好能形成环环相扣那种形式的,把对手一步步拉到陷阱里,最后造成对手自相矛盾。
在回答问题时,要留意不要掉进对方的陷阱,一般可以发挥的话尽量引到己方观点进行阐述。但是有时在不明了对方意图时,可以先简短回答,对方一般是在第四个问题时再亮出意图,可以到时再进行阐述己方观点或是反驳。
在自由辩中,二辩的工作其实和三辩差不多,要求也差别不大,一般而言,二辩是在场上的责任主要是防守、协助三辩进攻,在攻辩中,最好是二辩与三辩问一套问题,环环相扣。
而三辩的话,除了和二辩一样要进行攻辩外,最主要的发挥场所,就是在自由辩论中了。
所谓自由辩论,就双方不分先后顺序向对方四位辩手进行提问,由正反先开始,每人一个问题,双方交替进行,三辩在自由辩论中主要负责攻击,可以说是一只队伍中的狙击手,既要时时注意找出对方漏洞进行攻击,又要协助防守,回击对手的攻击。
不过三辩通常思维较为活跃,比较容易形成新的观点,但是也容易偏离讨论轨道,需要留意,同时,三辩常常由于职业病喜欢反驳,在讨论一个观点是否成立时这是很重要的,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过火,记住立论过程中立重于破。在己方观点确立后,三辩应该找出其中有利的攻击点和己方的薄弱点,着重准备,场上怎样攻击、发问、防守都应该事先在脑海中揣度几次,还应找一些相关的简短论据支持观点。
因此在准备中,三辩除了参与立论、找论据,还有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准备问题,包括攻辩环节的问题和自由辩论的大部分问题。
攻辩的问题尤为重要,因为攻辩中一方问,另对方只能回答,提问的一方处于主动的位置,所以设问要有技巧,问的问题不应让对手有太大的发挥空间,不应该问“为什么,怎样,原因是什么”等属于特殊疑问句的问题。
这样事实上是为对方提供机会反复解释,摆脱自己对盘问的控制,攻辩环节的问题绝大部分的答案应该是“是”或“不是”,并且三辩自己要清楚问题的“正确答案”。最好所有问题环环相扣,最后把对方逼到要么自相矛盾要么否认他方观点的绝路,然后在总结盘问中将对手一举攻破。
在设计攻辩的问题时,要把设问的思想清楚告之一辩,一般设计问题的方法是先想出大量自由辩论的问题,然后从中挑出四条有相互关联的问题或是选择一个较好的方向发展成四条相呼应的问题。
自由辩论是三辩的重要发挥时间,这时三辩要结合前面所找到的对方漏洞,留意对方说的每一句话进行攻击,这时首先要注意的是对方的逻辑推论是否有问题,所举事例是否切合辩题,有大的漏洞的话可以连续追问。(一般三次左右已足以引起大家注意,再追问就有辩风不好之嫌)倘若一时之间找不到重大漏洞,也可以注意对方的口误,从气势上去压倒对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