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豆腐了。”王小花说的很简单,但张翠莲觉得这最后一步比哪一个部分都要难上许多。
“姐,我听说现在有的机器是半自动的有的机器是全自动的。我琢磨着,这豆腐还不能全靠机器。我就买一个半自动的先干着,一个半自动的机器一天能出五百斤豆腐呢。”这个产量顶自己家一个礼拜的量,平时一天做出来一百斤豆腐那得累死了。
“一斤豆腐得多少黄豆呀?”张翠莲粗略的算了一下收入,这一天还真是不少呢。
“一斤黄豆差不多能出四斤的豆腐,现在关键是五百斤豆腐咱们家卖不出去的。”整个杨庄一天有多少销量她是知道的。
豆腐不按斤卖,是按照块卖的。她家豆腐是小块的,每一块是饭碗那么大一个。一块钱三块豆腐,一般两块钱的豆腐就可以炒一大盘麻辣豆腐了。
“我这豆腐一斤能卖上两块钱,平时我们家就是泡十五斤的黄豆就行了。整个杨庄一天能卖六十斤就不错了,有时候上午卖不完那就下午卖。而且有一大部分人不用钱买,都是拿黄豆来换的。一斤黄豆换一斤豆腐。”一天销量就算是八十块钱,去掉成本这一年的收入确实挺不错的。难怪大家都说王家有钱,确实在杨庄来讲赚的不差了。
王小花现在一个人就能撑起来整个豆腐坊,家里的几亩地靠着王五两口子搭理。一家子的开销也就是吃穿两样,平时再补贴一下大女儿,日子过得是挺滋润的。
难怪王五媳妇也就是王小花的妈妈不乐意将豆腐坊扩大。一旦赔钱了,他们家是劳心劳力又浪费钱。
可是如果销量上去了,他们家的日子那就是全庄子最红火的。
张翠莲听着都有些激动,可细想一下确实这销量上不去,说啥都白扯。这个机器真的做了五百斤豆腐,那就等着都烂在家里面。
就算是全部都卖给了是市里的饭店,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没有交通工具送到市里面,王家没有人会开车。
拖拉机,能行么?
想都不用想,这事儿是不可行的。拖拉机拉着豆腐,没等到市里面呢就都碎了。
车倒是可以有现成的,自己家的箱货可以借给他们家用。现在的汽油钱是两块六一升,一来一回一天要二十多块钱。
按照王小花的话来讲,一台机器一天要出五百斤豆腐。那么做水豆腐、豆腐皮、豆腐干也可以从这里面出。比如三百斤水豆腐、一百五十斤豆腐皮、五十斤豆腐干。
张翠莲建议王小花带着她的豆腐跑几家饭店试一试。还有一些零售的地方,只不过需要早上很早起来去送货真的很辛苦呢。
王小花苦笑着说道:“我在我爸妈面前还是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可我心里头还是打着鼓呢,就怕卖得不好。”
“再不好也比现在强,你姐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还没有泄气呢。”王小花点点头:“是呀,我姐也希望靠着豆腐厂能把两个孩子拉扯起来呢。
王大花似乎将这件事儿当成了她命运转折的救命稻草,每天催着妹妹去看设备。而另一边顾致城也将贷款送到了王家,一共是两万块钱贷款时间是三年。
三年挣出来两万块钱,这期间还要不耽误一家老小吃喝。王小花的心理压力极大,还没有去看设备人先瘦了一圈。
张翠莲鼓励王小花:“不一定非要做出来五百斤的,咱们先做二百斤出来。六十斤卖给庄里,也不走街串巷就便宜点给各家小卖店送过去。”
王家姐妹俩买设备这一天,王妈在家里坐立不安拉着张翠莲在宋家小院子里等。一边踮着脚焦急等待,一边看着宋妈做在炕上给这对新人做褥子。
杨庄的习惯,婆家做褥子娘家做被子。王妈一边等一边忍不住唠叨:“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把这个钱给挣出来!不知道这一天能不能做出来500斤,那可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