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二百九十三章三万块钱(2/3)

妈那个人你还不知道吗,满嘴跑火车就愿意胡咧咧。这事儿啊,怕是你大爷那头说的呢!”

    张翠莲一愣:“我大爷?”

    张广福笑的一脸得意:“可不是呗,有些事儿你不知道。当初重砌房盖的时候,他就跟我说这房子还不如重盖呢。他也知道我没有钱盖房子,就几巴瞎胡咧咧。没成想你收拾完房子那么亮堂,让他家儿媳妇闹腾了好几天。”

    陈巧英闹了好几天?就因为隔壁刷房子?至于么,她们家也不缺钱花啊。

    “前两天你把院子收拾了,我回家看你爷你大娘脸上都不好看了。好像我们花了老太太的钱了似的,这让你妈这顿说啊。哈哈,你妈光顾着吹你了,没成想他家都小心眼还给说出去了。”张广福像是偷吃了香油的老鼠,那副小人得志的模样真让人难受。

    “说就说了吧,他们家也不是没有闺女。他家的孩子再出息,还能有你出息!”张广福说够了这才松了手,让张翠莲开车走。看着张翠莲在众多羡慕惊艳的眼神里,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也享受这种被人包围在一起,七嘴八舌打听他闺女会开车有小汽车的这种感觉。

    “哎,别管到啥时候。儿女出息啊,爹妈脸上都跟着有光。”董丽华将熟睡的康康抱在怀里,轻声说道:“你也别老怨他们,手心手背的肉还不一样呢。你能计较那些吗?”

    安荣低着头不吭声不知道再想些什么,直到快到家了她忽然问道:“你老弟是不是跟小秋同岁?”

    张翠莲后视镜里瞄了一眼安荣,轻声道:“恩,是呀。不过他跟小秋比不了,小秋一直都在上学呢。文化程度不一样,结婚年岁也就更不一样了。”

    她隐约感觉到安荣最近有些不对劲,总是会说谁家闺女嫁了人结了婚。难道是因为自己离婚了,真的担心顾致秋因此而没了结婚的市场?

    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奇葩极品让自己家遇见,绝大多数都是生活里鸡毛蒜皮的小事。当局者在其中才会觉得让人愤慨,可细细回想谁家不是过着这样的日子呢。

    以顾致秋的个人条件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简直不要太容易好么。像她这么大的小姑娘,父母给留了不少的财产的本身就很少了。她长得漂亮,有学历又有见识将来不愁找个好工作。更何况张翠莲觉得虽然家里暂时没有那个条件送她出国留学,但留在国内读个研究生还是蛮容易的呢。

    只不过没想到安荣现在这么急迫,有点走火入魔了的感觉。

    不过现在开春了,山上的树苗也该动动工了。安荣的书店还是靠她来搭理,靠着张翠莲开着车跑来跑去。取回来订购的树苗,又请当地的达翰尔族实在的同胞来帮忙种树。

    虽然达翰尔族人鲜少会上山种树,但他们有一个极好的品质。那就是民风淳朴为人厚道,这是中国大地上许多地区都有的民风。

    不管是哪里,只要是外来人口比较少本地居民居多的地方民风都很淳朴。路不拾遗也不是什么童话故事。

    只不过有些地方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生活环境变得复杂起来。生存压力大,再遇到几个不够老实的外乡人。出于本能的自保或者是对外地人的偏见,就会引起许多地域问题。以至于到后来讯息发展迅速,人们往往会被以偏概全的典型案例所蒙蔽。

    就比如提起东北人都会觉得那里是黑社.会的大本营,提起新疆不再想起葡萄干而是想起了切糕跟小偷,还有河南人就专门喜欢跑到全国各地偷井盖似的。

    就像九十年代中期的今天,提起浙江人安荣与董丽华居然以为所有的浙江人都擅于修鞋。因为她们见到的好多外地来Q市讨生活的,凡是修鞋的都是浙江人。

    能吃苦会钻营,不起眼的小生意都成为大富翁。这是上一世浙江商人给张翠莲的印象,听见两个老太太在那说起了外乡人的不容易。张翠莲一边摇头一边淡淡的笑了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