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425节 飞虎营(2/3)

熟悉了穿越众作战方式的飞虎营军官层,会配备一些二八大盖用来和小股的敌人打遭遇战。

    这之后是集体换装。

    秉承某势力的一惯做法,士兵在入伍前,是必须要完成一系列体检,“消毒”等卫生防疫环节的。

    然而下一步却出了岔子:一部分新兵对于剃发颇有微词。然而军令就是军令,到了这个时候,已经签约拿钱的明人就没有讨价还价这一说了。

    总兵大人虽说人傻钱多,但是同样也会行军法。这个时候随便砍掉十颗八颗脑袋,天津卫谁会跑来给倒霉鬼伸冤?所以最终这些新兵一个个都老实剃了头。

    ..................

    其实单从剃发本身来说,明人也没有抵触得那么夸张。

    后世臭名昭著的“留发不留头”,那是在满清大举入侵,明人国破家亡的背景下,士绅阶层借助满清颁布“剃发令”的机会,在全国掀起的一波名为反猪尾巴发型,实则是反清的浪潮。

    而这股浪潮很快便随着明国在军事上的败亡而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大宅门中七奶奶那句话说得很凄凉:“你祖宗才没有辫子呢。”

    是的,祖宗不留辫子,但是祖宗没说不留板寸......

    莫说是明代,再往上追溯到唐宋,一直以来,僧侣阶层都是一个令国民向往的阶层。

    宋代的朝廷,经常会给去地方的大员发一些度牒顶账。为什么?因为那个时代,度牒就相当于批文,是可以轻松卖出去换钱钱的。

    这就和后世改开时一样,政府财政紧张,所以去海南上任的官员,只能先拿一些彩电批文去上任......

    而明代同样如此。朱元璋当初在台时,没有滥发的度牒也是很值钱的:市民阶层会想方设法出高价拿到一张度牒,成为正式的僧侣。

    成为僧人有什么好处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免税。

    要知道像少林寺这种古刹,其实历代都是当地的大地主。寺产中不但有千万良田,还有各种作坊酒肆,普通的乡绅压根比不了。

    所以说,老祖宗其实对于剃光头或者剃板寸,根本就不抵触。无论是士大夫阶层出家修行,还是占人数最多的市民阶层出家“创收”,这都是很自然,甚至是令人向往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穿越众对于治下子民剃板寸这个要求,一直以来并没有受到大面积的抵触。至于说像满清入关时那种拔高到政治道德层面的反抗,就更不曾出现过了。

    明人是很现实的:吃老爷的饭,就得服老爷的管。在这个阶级分明,路有倒尸的残酷社会里,下层人士是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权利的。

    所以当将主发怒,准备拖出去两个废话多的宰了正军法后,这些原本还有点微词的天津爷们也就认怂了剃头总比砍头好不是?何况这些南兵不也都剔了头。

    这之后一切都变得很顺利。

    明人们在洗完澡,体检过后,没有二话就换上了线衣、军袄和绿色的军大衣,以及看上去就很高档的水牛皮靴。

    这一套冬季棉服,在外观上和近卫营的正规士兵没多少区别,除了扣子:正规兵的大衣是双排铜扣,飞虎营则是白铁扣。

    抛开怪异的式样不说,单论军工品质的外套,这些亲身体验到的明人,马上就感觉到了舒适性和保暖性。后世通用的军服,可比十七世纪那些杂乱的棉袄和皮袍子强多了。

    之所以要强制剃头,还有一个军帽问题要解决。

    古代战士的头盔之所以要做成钟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古人大多留长发,所以头盔需要留出空间,这一点中外皆是如此。

    而后世的军帽,无论是锅盖式的钢盔还是棉质雷&锋帽作训帽,都没有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