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坐下这个第一谋士的话,袁术还是很肯听的,不过现在的他和当初毕竟不一样了,地位发生了变化,人的性格和心理也自然发生了些变化,闻言直点头,就算徐庶真的说得有理,在他心中却也有些不以为然,不过好问是每个好主公的“必备技能”,袁术也没有烧坏头脑,清楚自己的短处,所以还是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问询道:“先生且讲,愿闻其详……”
看到袁术这个样,徐庶心中叹息一声,他怎么看不出来袁术的眼神变化?但是忠臣不事二主,而一旦跟定了一个主公,那以他徐元直的个性,则必然是一从到底的,所以此时也没得理会那么多,精神微微一震,赶紧继续说出了自己的分析:“袁本初此举虽然不善,但如今咱们是为同盟,若见死不救,无疑便在道义上有亏。不过这救,却也有些门道……”说着看了袁术一眼,然后又与他这样那样说了一番。
只是最后袁术挥退众人的时候,离去的徐庶分明在袁术眼中看到了一种让自己很是不安的异彩,他不禁回想到了这一趟江东孙家之行,那个自己碰上的美少年将军谓自己所言的那些,再一想到那北边,和袁术同父异母的袁绍,他手底下的那个田丰,然后心里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
冀州袁绍陷入危局,荆州曹操派兵前往救助,但实质上的人马却不见一只;而淮南袁术也为之无所动,安然守着自己的本营,却与另外江东孙家开始频繁接触起来。
这种种迹象无不表明,短短时日,刚刚成立还没多久的二袁一曹“小三国”同盟,竟然一下就在实质上就土崩瓦解了,这真是让天下有心之人一片哗然。
而对于袁术和江东孙家联合的事情,当彭悳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凌巴只是淡淡一笑,好似毫不在意,“那又怎么样?咱们根本不必要畏惧他,优势始终是在咱们这里的,而且正统就是正统,岂能够说变就变的?”
不得不说凌巴也终于学会了以这个时代人的思维去考虑问题了,而且是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身份,就象是所谓的“正统”,从来王朝更替时候争议往往就是出在这上面的,而他的话在明确汉家天下的同时,岂不是就在痛斥其他几个反叛者?
不过袁绍他们也是聪明,只是言语间影射,就算袁绍公然反抗,但也说的是“清君侧”,这个“侧”指的是什么不言而喻,当然现在又多了一个刘辩遇刺的由头,不过凌巴并不后悔,而且这种事情也没法传扬出去,就算有人猜测又如何,拿不出证据也是白搭,最重要的是他们内部尤其是凌巴和刘协之间的关系足够团结稳定就可以了。
而凌巴所说的优势问题也的确没错,和曹操差不多的是,袁绍手下也是谋士众多,田丰就不用说了,审配、逢纪、许攸、陈琳、辛评和辛毗兄弟俩等人,虽然还不能够说冠绝天下,而且根据所了解的资料显示,其中除了田丰之外,审配善于守城,却不算是一个合格的谋士;逢纪不过是一个会拍马屁之人,本事倒是没多少;许攸有些小聪明,但性格里的缺陷实在是太明显了,而且贪婪太过,总会引发大祸地;而陈琳文章做得好天下公认,但要说战争和谋划,却不是他所长了,说他是谋士更有些充数的味道;至于辛评和辛毗两兄弟当中,其实要说能力的话,辛毗还要更强一些,两人的策略和处理政事的能力都不差,但也仅止于此,和曹操比起来都根本不够看,更何况还是凌巴了,手底下一个“毒士”贾诩就有得够他们受的了,还有渐渐成长起来的诸葛亮,凌巴本身谋略也不差。
而与谋士方面的豪华阵容相对应的,却是袁绍武将方面相对薄弱,虽然也有如颜良、文丑这样的超一流临门一脚的武将。
其实不止是袁绍,这也是曹操的主要问题。
这主要地,也是因为凌巴一直以来太过重视武将方面,谋士毕竟都是各有主张之人,要招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除了郭嘉这种寒门弟,一般大家族人也不会投效凌巴,只有凭借其大将军威望招揽将领,所以基本上能够知道的有名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