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刘备,还有谁?”凌巴一脸感兴趣的样子,贾诩摇摇头,说道:“另一个,自然就是主公了……主公也不要不信,诩自认观人无数,看人也一向极准,却对主公和那刘玄德看不太透。主公就不必说了,那刘玄德看似仁德爱民,忠君为国,诩却觉得其中有些不足,可又说不上来,真是看不透他。”说着,他又叹了口气,好像真是那么回事。
怎么说好像呢,说的好像不信任别人一样?凌巴在心里教训了自己一番,总算说服自己勉强相信了贾诩这番话,然后又问道:“那文和觉得,那袁本初、袁公路,还有那关云长、张益德这几人,又如何?”这就是明显要考校他了,谁叫他刚才说对人心掌握不差,而凌巴觉得凭借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对这些人的琢磨应该也不少,是以有此一问。
贾诩也不拒绝,只略微想了想,便道:“袁绍此人,不得势之时,尚能够礼贤下士,做到亲近贤臣、远奸逆,但一旦得势,其心膨胀,必不可与之久谋,乱世之际,可成诸侯,未可成霸主。”
凌巴点头,这评价还算中肯,而且也很准确,贴近“史实”,凌巴无话可说。
事实上,历史上荀彧就有评价过袁绍此人多谋少断,他麾下有很多个谋士,其实在这点上,他和曹操是半斤八两,但他和曹操的差距就在于,他没有自己的主见,常常被手下人左右,或者说,他这个人总是看不清形势,没有自己的主意,不管是不听从田丰、沮授建议迎接汉帝,还是后来官渡之战几个关键决策的失误,再加上此人对待手下又实在是和曹操、刘备这些枭雄没得比,所以他注定了失败,早就注定了。
“至于袁术,”贾诩又接着说到了凌巴提到的第二个人,想了想才道:“此人温文有礼不假,但行事未免有失果决,当断不断,且眼光狭隘,性情天真,早晚一日,必有大祸”
袁术后来因为在淮南称帝,被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说他“天真”似乎不算错,不过贾诩这用词,却让凌巴觉得好笑。
而且在这里凌巴碰到的这个袁术,凌巴对他还是很有些好感的,但也知道有些事情不可强求,想了想也只能够惋惜的叹口气。
贾诩没有注意也不知道凌巴的心思变化,继续说道:“关云长,性情坚毅,且武艺超群,可勇冠三军,万军之中取敌首级,更是有勇有谋,可以大用;但此人为人却又自傲无比、目高于顶,可为良将,却不可为三军主帅,更不可独守一方,必定要使人节制之,若能够顺风顺水便也罢了;若一步出错,便会步步错,进而失败是小,身死是大。必须多加管教,否则早晚也成大患。”
历史上,关羽后来败走麦城,丢失荆州乃至于身死,可以说很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于自身,他性格骄傲,但这骄傲其实让凌巴有时候都觉得很没有来头。
要说武艺,关羽其实算不得天下第一,吕布才是;再说军略,曹魏五子良将,其实算起来最差的一个乐进,都能够和蜀汉这五虎上将比肩,而关羽水淹七军的时候,那于禁与其说是败在关羽手下,不如说是败在他自己手中,不管是排兵布阵的失误,还是行军犯得一些忌讳,都是为后来这失败埋下了伏笔。
“至于张益德,此人性情暴躁,不加节制,也有大患……”
凌巴疑惑道:“怎么听来听去都差不多,归结一句话,就是都会成大患?”
贾诩微微一笑道:“人心本就如此,人的一个小弱点,平时不明显,可一定时候,一旦放大了,便会造成自身的大祸患,所谓谋略所为,不过是截取人心弱点和缺陷,加以利用。而主公和这个刘备却不可以常理度之。”
“其实,这刘玄德也有弱点,他的弱点,在于兄弟”凌巴摇摇头笑道,这是演义、历史中的记载,“只是就算如此,我还是很想要知道,这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许,他还有其他什么不为人知的方面……文和可能为我解忧?”
“呵呵,”贾诩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