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保命做准备的,在性命压力下,动力也是很明显的。
说起来,似如今这种情形,对于远远数里之外的邺城百姓而言却都已经是不感到陌生,因为这可不是第一次了,而每在这个时候,那声势浩大,仿佛要震动了天地一般,就连数里之外的邺城中,都回响着这般绝响,恍若绕梁三日、久久不绝,几乎每一个邺城百姓都能够听得见,虽然没有目睹,但光光是耳闻这般声势,心中难免跟着激起一丝豪气,对于这西园军,却显得越发敬重了起来,经历过战争的人就是不一样,他们更加珍惜生命,也更加珍惜太平生活,因为知道来之不易,而对于保护他们的军队,也是报以足够的尊重和支持,能有着如此西园军,他们真是既自豪又欢喜,同时也有感动,毕竟这都是为了保卫他们啊,常常很早就开始训练,很晚才结束休息,似乎很吵,但没几日便习惯了,到后来反而有种一天没听到就不适应心理担忧睡不着的奇怪。
这当然也是凌巴设想布置的其中一环,打的也是心理关,不过是对自己人,这些百姓对军队有信心,平时看起来没什么,可到了关键时刻军民一心、同仇敌忾所发挥的力量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对于每一次的黄巾来袭,邺城中的居民却没有多少惶恐之色,似乎是习惯了,与临近州县的百姓们比起来,他们也算是幸福的了,主要还是他们碰上了一个好将军,历史上的麴义如何凌巴不知道,但在这里,这个麴义却几乎是一个全才,不仅军事上颇有才能,政务上处理的也是井井有条,打得黄巾军溃不成军也就罢了,在后勤粮草上,却也几乎没吃过什么亏,当然要论起来,他的文治能力当然还是比不上军事能力,毕竟好歹也是本行嘛,人家吃饭的家伙呢。
冀州的西面的黄巾势力,对于麴义几乎是恨之入骨,可这又是一个快很难啃的骨头,黄巾军几次三番的逆袭,都被其一一被退去,尤其最后还来了个主动出击,收复了周围部分村镇作为基点,将附近几乎连成了一片,形成了一个辐射的防御包围圈,对于左近的黄巾既是一个困扰,也造成了不小的威慑,毕竟他们打不下对方,可对方时时刻刻都威胁着他们,完全可以乘着他们一个不留神,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再怎么说人有失手马有失蹄,百密一疏也是正常的;而对于麴义,也只能够说此人能人之所不能、所不敢想,行军上造诣颇高,或许和为《孙子兵法》作注解的曹操会有很多话题。
当然,现在对于《孙子兵法》的“作者”凌巴,这个麴义似乎更是怀着仰慕的想法的,可惜邺城需要他的镇守,而凌巴又没有主动进城去过,至于派来明着拜访、暗里肯定含着邀请意思的韩猛,也不知道是有意无意,反正现在似乎早就将这茬儿事情抛在了脑后,和典韦、张飞厮混在了一起,而凌巴也乐得自在,自然不可能去提醒他。
在之前,麴义与黄巾的几次战斗,凌巴也都有所耳闻,总的来说就是表现麴义智慧以及突出黄巾军蠢笨的一个个实例了,虽说有时候也只算得上是惨胜,毕竟冀州好歹是黄巾军大本营,把他们惹急了也不是好相与的,但要知道就是那一次来的黄巾军可是足足有十万还多,围城月余,而当时的邺城守军不过两万,其余的零零散散则多是分布在了邻近的一些个村镇里面;而且那支黄巾军还是号称冀州的黄巾军中比较精锐的一支,据说领军之人乃是一个叫做孙夏的黄巾渠帅,凌巴以前看过的一些三国中,似乎对此人也有过一些提及,当然只是龙套角色,凌巴也并不放在心上,却想不到这孙夏似乎也颇有些手段,给麴义和邺城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如今邺城城墙上的很多损伤痕迹虽然似乎修补过了,但有些掩饰不过去,却要时间来冲刷,而其中许多道,却都与这孙夏脱不了干系。
之前那些还只是听闻,但自从驻扎在了邺城外,凌巴率领朝廷军与麴义的邺城军也合作了好几次,利用太行山脉、邺城城池之利,朝廷大军战力强大、火影卫斥候厉害各种因素,多次取得了胜利。
这其中,或许有新增加这八万朝廷的“西园军”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