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县学,我便去安阳书院读书,两年后一样可以参加州学考试。”
安阳书院是私人创办的学校,属于和县学同级的初级学校,远远不能和天下四大书院相提并论,不过也是相州比较有名的书院,二十年前由一名退仕官员创办,李文贵的长孙李枫也是去了那里读书。
李二这句话其实是说过李延庆听的,他心中有点得意,族长可不是只关心庆哥儿一人,这次族长甚至没有帮庆哥儿,只帮了自己。
不过李延庆正望着窗外发怔,没有听见他的话,李二心中有点失望,又用胳膊捅了旁边的王贵一下,笑问道:“你祖父应该给你找好关系了吧?”
王贵不屑地哼了一声说:“那当然,大刀知县亲自批的条子,我的名字已经在县学的入学名册上了,老汤也是!”
李延庆已经渐渐从和师父离别的伤感中走出来,他从未听汤怀提起这件事,便笑着问汤怀道:“老汤,是这样吗?”
“我不太清楚!”
汤怀看了一眼李二,语焉不详道:“我家人让我专心考试,不要管别的事情,我也懒得多问。”
有李二这个‘外人’在,汤怀显然不肯说实话,李延庆便不再多问,这时岳飞缓缓道:“听说这次武技考试是知县亲自主考,考射箭、举重和跑步,只要两项合格就能入学。”
四人都坐直身体,惊讶地问道:“之前不是说三项都必须合格才能入学吗?”
岳飞笑了笑,“应该是州里干涉了,如果三项都必须合格,那么绝大多数学子都会栽在射箭上,能考上县学的没几个,这就做得太过份了,现在改成两项合格,实际上只要跑步通过,武技考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
汤怀又接口道:“这里面也有区别,如果射箭一项通不过,那么以后的武科教头还是从前老甲虫,可如果射箭通过,那就是周师傅当武科教头了。”
不仅王贵和汤怀兴奋异常,李延庆和岳飞也悠然向往,若能跟周侗学武,也不枉他们参加这次县学考试。
.........
众人依旧住在汤氏客栈,房间早已准备好,众人正在搬运行李时,李延庆忽然听见背后有人在叫他,一回头,原来是二族长李文贵,这倒出乎他的意料。
李延庆连忙上前见礼,自从李文贵卸下了都保正一职后,他便长期待在汤阴县城,主管李氏在县城和安阳县的产业。
这也是他和兄长李文佑的分工,李文佑管土地,他管产业,名义上是族中财产,实际上一大半归他们个人所有。
李文贵难得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庆儿有时间吗?我们去吃一顿便饭如何?”
李文贵旁边站着一个少年,正是他最疼爱的小孙子李宝儿,他也是今年和李延庆一起参加县考。
李延庆不知什么二族长找自己做什么,他便默默地点了点头。
李文贵把李延庆带到不远处的李记酒馆,是李文贵在县城开的酒馆,是汤阴县的三大酒馆之一,安阳县和大名府也各有一家分店。
他们二楼靠窗处坐下,李文贵笑眯眯地给李延庆倒了一杯酒,“庆儿,我们快三年没见了吧!”
李延庆忽然有一种感觉,这几年他过得如此平静,是不是就因为李文贵搬去县城,不在鹿山镇的缘故?
李文贵见李延庆没有回答自己,又笑问道:“你爹爹在安阳身体还好吧!”
“谢谢族祖关心,爹爹身体尚好。”
“那就好!”
李文贵喝了杯酒,便缓缓道:“几十年来,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族人之间的互助互帮,家族才能兴旺发达,不知庆儿是否认可这一点?”
这话本身没有错,但要看在什么场合说,比如现在,李延庆看坐在祖父身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